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朱晓丹、叶玮茵)2月12日上午,“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元宵节慰问暨逐梦海天海洋科考战略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举行。本次会议旨在慰问一线船员,表彰对海洋科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并围绕海洋科考事业未来发展进行战略研讨。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复旦大学院士张人禾、广东省气象局局长庄旭东、中山大学常务副校长杨清华、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授费建芳、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主席端义宏、珠海市气象局局长赵永利等领导嘉宾参加会议,会议以线下线上形式举行。
朱孔军书记等领导专家登船慰问全体船员,与船员们亲切交谈,了解工作生活近况,感谢他们为学校海洋科考事业奋战在第一线,并鼓励全体船员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探索的精神,争取更大的发展突破。
朱孔军书记、杨清华常务副校长与船员代表合影
朱孔军书记等一行领导专家参观科考船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教授董文杰主持逐梦海天科考颁奖环节。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海洋科学考察中心主任、教授于卫东介绍了“中山大学”号科考船自2021年年底投入使用以来的科考进展和未来规划。
在颁奖环节,朱孔军书记向关心、支持“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发展的国家部委、兄弟单位、学校院系和职能部门、附属医院表达感谢,表彰他们为海洋科考战略做出卓越贡献。
朱孔军书记颁发“逐梦海天科考卓越奖”
杨清华常务副校长和林天歆校长助理颁发
“逐梦海天科考杰出奖”
大气科学学院郑慧书记和于卫东副院长
颁发“逐梦海天科考优秀奖”
于卫东教授主持逐梦海天海洋科考战略研讨会环节,庄旭东局长在开场致辞中强调当前国家高质量发展对海洋和海洋气象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科考船对做好南海气象保障服务,推进海上新广东建设意义重大,希望充分用好科考船移动科学平台,共同构建更加立体全面的气象科技创新平台和体系,支撑国家气象事业发展。
张人禾院士介绍“亚洲-澳洲-非洲季风国际大科学计划”,阐明认识亚-澳-非季风对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一带一路倡议等都具有重要性,提出为期十年的研究计划设想,号召全球合作共创可持续未来。
费建芳教授深入分析“近年国际重大海洋事件与海洋环境调查”情况,表示希望充分发挥“中山大学”号科考船的优势,加强海洋(亚)中尺度过程观测研究、海洋环境综合调查观测。
王菊英主任介绍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与发展”情况,提出加强队伍建设、健全质控体系、数智化变革等未来发展具体举措。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所长胡胜分享“中国南海台风综合协同观测试验进展”,强调南海的台风等灾害天气频发,亟需推动关键技术进步、提高业务预报水平。
杨清华常务副校长作会议总结讲话
杨清华常务副校长作会议总结。他表示,本次会议内容丰富、成效显著,为学校大海洋学科群建设、涉海学科人才培养等提供了新思路,希望与会专家继续关心、关注和支持中山大学的发展,共同为海洋强国、可持续发展、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等国家战略目标做出更大贡献。
文稿终审: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