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 2月24日,全省教育大会在广州召开。会上,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作会议发言时表示,中大将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一体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一是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近年来,中大坚持守正创新推进“大思政课”建设,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坚持“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的理念,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推进“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十四五”以来,涌现了人工智能企业研究团队核心成员、华为天才少年等一批优秀毕业生。接下来,学校将准确把握教育环境面临的深刻变化,坚持以国家战略需求和科技创新为牵引,打破学科、专业壁垒,促进学生跨学科学习、研究性学习、实践学习和国际化学习,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和强基计划,推进实施“101计划”,推动重点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二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激活科技创新动力源。近年来,学校前瞻布局、主动作为,努力提升学校服务高质量发展能力。2023年学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2024年获教育部学科交叉中心试点建设批复。围绕能源化工、深地深蓝、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布局建设华南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等若干重大创新平台。积极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十四五”以来年度科技合作企业达1150家,年均增长12%。积极投身广东“百千万工程”,高质量服务县镇村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等智库建设。附属医院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高水平医院建设取得新突破。接下来,学校将面向科技前沿和未来产业发展,超前布局学科专业,推动新兴交叉学科专业、紧缺专业建设,打造高峰学科。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重点产业需求,对接广东未来产业“两核双廊多极点”布局,加强与光明、南沙、松山湖三大科学城和珠西科学城对接,推进校地校企协同创新,牵头承担更多国家和省重大攻关工程,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关科研成果率先在广东落地。对标国内国际一流认真思考谋划,推动附属医院加快跨越式发展。
三是完善人才发展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打造创新人才聚集地。近年来,学校深化人事人才制度改革,推动实施“预聘—长聘”制,推行研究型教师聘任改革,实施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推进学部制改革,多措并举打造高端人才聚集地,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887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占比约15%。落实省委和教育部的工作部署,学校成立香港高等研究院,成为内地高校在港首个综合性研究机构,开启内地高校跨境办学、协同科研新模式。接下来,学校将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汇才引智”。我们要推动香港高等研究院建设成为汇聚世界一流人才的学术重镇。我们将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通过学术平台、待遇保障、资源配套、制度环境、文化生态的全方位赋能,营造人才引育的良好环境。
朱孔军表示,“在新百年新起点上,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贺信精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部署,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教育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努力实现学校‘由大到强’,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再立新功,为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贡献中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