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记者余婷、刘俊鹏 摄影张妍、肖遥、张楚翊)5月6日,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发展大会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举办。本次大会主题为“构建人工智能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体系赋能高质量发展” 。大会现场发布了《中山大学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工作方案》,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并成立17个研究机构,书写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中大答卷”。大会开幕式由郑跃副校长主持。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发展大会现场
发布《中山大学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工作方案》
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中山大学牢牢抢抓历史机遇,推动学校人工智能发展进入快车道。中山大学制定并发布了《中山大学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工作方案》,推动学校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行政治理工作,加快构建人工智能领域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体系。《中山大学推进人工智能发展工作方案》涵盖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行政治理等共15项工作任务。
朱孔军书记、高松校长向任务牵头单位教颁发任务书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再升级”
会上,实体化运行的人工智能研究院正式揭牌。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于2020年6月成立,重点围绕群体智能及协同跨域感知开展研究。2024年11月,人工智能研究院进入实体化运行,围绕“主体、基础、应用”三个层面,在广州、珠海、深圳三校区布局的人工智能相关学院,聚集近20个学院全面推进学校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
朱孔军书记、高松校长、徐宗本院士、钱德沛院士、杨清华常务副校长、郑跃副校长为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
布局17个研究机构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人工智能研究院的学术治理与创新引领,学校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首任院长钱德沛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高松校长向钱德沛院士颁发人工智能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聘书
人工智能研究院结合学校学科布局特点及优势,围绕统筹及支撑、基础研究、协同创新,以及科技金融等,布局设置17个研究机构,包括高性能智能化科学工程计算、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智能计算芯片与系统、类脑感知器件、智能软件、多智能体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群体智能、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会上,徐宗本院士以《大模型极限理论:解读智能涌现与尺度律》为题作报告。报告聚焦大模型的智能涌现问题,针对大模型及其智能涌现的数学描述,给出大模型智能涌现的判定准则,并基于GPT-2模型做了实验验证,给出了线性大模型的智能涌现行为刻画,阐述了“大模型宽度-深度协同的极限行为”等多个问题。
徐宗本院士以《大模型极限理论:解读智能涌现与尺度律》为题作报告
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洪波、网络与信息中心主任何海涛、智能工程学院院长蔡铭、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杨钦泰分别就多学科交叉融合推动中山大学人工智能科学研究、AI赋能推动行政治理数字化转型、智能工程学院未来产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智慧三院建设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介绍了相关工作。
用“中大智慧”,为人工智能发展注入新动能
高松校长在讲话中总结了学校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学校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历史悠久,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成效稳步提升,平台建设多点突破,产学研合作成果丰硕。面对未来的机遇和挑战,要构建中山大学人工智能领域一体化发展体系。
一是以人工智能促进创造力培养。按照“强基础、助教学、促交叉”的思路推进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人才培养。强基础,就是要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基础。助教学,就是要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实现卓越教学。促交叉,就是要培养数智时代的跨学科拔尖创新人才。
二是构建人工智能领域全链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加强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研究,集中力量攻克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可控、协同运行的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系统。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赋能各领域科技创新突破。做好人工智能赋能科研,要通过人机协同实现人工智能赋能,发挥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作用,以人工智能促进学科交叉和有组织科研。
三是建设“人工智能+”行政治理体系。推动行政治理逻辑系统重构,实现行政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智慧密集型”转变,推动跨业务部门、多业务线条的全要素整合。在加强基础资源保障、加快管理数据治理、推进业务流程优化、构建智能体生态系统,以及开展“人工智能+”行政治理专项培训等方面持续用力。
朱孔军书记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学校召开人工智能发展大会,旨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重要贺信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落实《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发展工作方案》,推动新时期学校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他就推进学校人工智能发展工作谈了三点意见。
一要心怀“国之大者”,牢记殷殷嘱托,深刻认识高校在推动人工智能发展中的重要使命。高校在推动人工智发展中肩负重要使命。中山大学将把人工智能放在推动学校“由大到强”的战略坐标中系统谋划,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二要坚持守正创新,把握正确方向,促进学校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学校人工智能发展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正确发展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
三要抓好《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发展工作方案》落实,鼓励先行先试,推动学校人工智能发展再上新台阶。压茬推进,全员参与。鼓励试点,加强保障。务求实效,师生受益。
一图读懂《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发展工作方案》
文稿终审: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