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记者孙耀斌、吴立坚)校院两级深入理论学习、切实改进会风文风、简化科研合同审核、推动行政治理数字化转型、开展机关行政文化讨论……今年以来,中山大学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学习领会、问题查摆、整改落实一体推进,筑牢思想根基,切实推动改进作风,解决师生关切问题。
创新学习方式,讲活讲透理论
中山大学党委坚持理论学习为先,第一时间召开动员部署会,党委书记主讲学习教育第一课。通过校院两级读书班、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支部 “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等开展学习研讨,形成领学、导学、研学、述学四位一体学习机制,将学习研讨贯穿始终。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前往陈铁军故居,将红色校史教育与学习教育有机结合,夯实作风建设根基。党委书记朱孔军说:“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每个人的精神支柱,要充分利用各类课堂与实践活动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筑牢作风建设根基。”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赴陈铁军故居现场研学
学校发挥学校学科优势,组建涵盖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公共管理等领域专家和学校财务骨干组成的宣讲团,深入开展宣讲。“我们在3月和4月召开两次集体备课会。希望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互动研讨’的形式,打造一批优秀课件,系统解读中央八项规定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沈成飞说。宣讲团成员围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累计开展宣讲近74次。师生发表相关理论文章6篇,持续深化学习效果。《中国教育报》对学校理论宣讲和阐述工作做了专题报道。
宣讲团集体备课
坚持问题导向,切实改进作风
学校坚持问题导向,领导班子带头查摆,全校上下联动,围绕作风建设深入检视问题。党委办公室推进“接诉即办”工作机制,通过网上服务平台和服务热线电话,畅通学校听取师生员工意见建议的渠道,快速响应、高效办理、及时反馈师生员工意见建议。还对调查研究做了进一步布置,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深走实。
会风问题是师生反映集中的问题。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通力合作,推动修订《中山大学全校性会议管理办法》,统筹校级会议,解决会议多、会议质效不高的问题。
力戒形式主义,落实为基层减负,校长办公室组织开展机关业务流程再造专项培训,对学校治理体系改革流程再造工作的整体方案进行解读,切实为师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针对新闻报道文风改进,学校党委宣传部制定《中山大学新闻宣传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要点》,先后到三校区五校园开展“访院系、问需求、送服务”行动,切实将改作风与改文风相结合,努力做好政策宣讲、工作指导、新闻服务等工作。“要点对我们十分有用,一方面是让我们在新闻宣传上有更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在实施中,减少了常规会议和日常工作的报道,为我们减负。”博雅学院通讯员陈剑龙说。
党委宣传部在珠海校区做培训
优良作风是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机关作风更是是风向标,学校机关党委启动了“新百年机关行政文化讨论”,围绕政治素质、精神风貌、价值导向和工作作风开展专题在机关职能部门中自下而上开展全员大研讨。“这项活动的出发点,是希望机关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人人参与,凝聚共识,汇聚力量,通过弘扬倡导优良的机关行政文化,为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中山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机关党委书记国亚萍说。
聚焦痛点堵点,深查实改见实效
学习教育成果最终体现在整改落实和推动发展上。学校党委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由纪委办公室统筹整改工作,以务求实效为目标,建立台账,即知即改、立行立改。
结合内部治理体系改革,校办积极推动校内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再造与优化,包括公务出差审批、出差报销等流程已显著简化。针对科研合同审核节点冗余、流程耗时长等“老大难”问题,科学研究院系统梳理多类科研合同流程痛点卡点,以“去形式化、提实效性”为原则推动流程再造。“我们以解决‘中山大学·深圳’协议审批效率问题为突破口,牵头协调相关部门,实质性审核节点由约15人减至2人,最快可实现当天提交、当天定稿、当天用印。”科研院院长刘飞说。
科学研究院召开座谈会
总务部紧盯总务领域突出问题深化治理,突出真改实改、标本兼治,注重“当下改”和“长久立”相贯通。启动了广州、珠海校区学生宿舍共17栋楼3001套老旧空调更换工作,大力推进学生宿舍条件改善专项,切实提升学生住宿感受。
中山大学网络与信息中心以“AI赋能,场景突破”为理念,推动行政治理数字化转型,构建全域的、全校统一的知识库,上线新一代校园问答平台“逸问”,未来还将支持(增加)校内知识库搜索、资讯搜索、语音识别、多模态识别等功能。“作为高校教师,我对学术工具的效率与准确性要求较高,近期试用了中山大学推出的‘逸问’大模型问答APP,整体体验令人惊喜,尤其在辅助教学与科研方面表现突出。”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副教授陈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