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头条

首页 > 中大头条 > 正文

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在中山大学成立

稿件来源:南方日报 编辑:吴立坚 审核:孙耀斌 审定:黄艳 发布日期:2025-09-12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 9月11日,广东“百千万工程”青年兴乡培育计划百人典型班第二期在中山大学正式开班。现场,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宣布成立,由团省委联合中山大学、腾讯公司共同发起,将打造集人才培养、实践转化、理论研究、政策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性赋能平台。

启动共建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广东团省委书记冉波、腾讯公司副总裁唐毅斌等出席活动并共同启动该中心联合共建工作,来自全省各地市的100名兴乡青年典型共同参与见证。

“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将聚合团省委的组织动员和政策护航、中山大学的学术支撑和智库力量,以及腾讯的技术赋能和平台资源优势。”唐毅斌说,三方将携手帮助兴乡青年打通实践堵点。

目前,该中心已成立专家智库,邀请乡村振兴领域、相关重点行业的专家名家参与,为兴乡青年提供长期直接指导。首批聘请10位专家,其中6位是来自中山大学的知名教授,涵盖哲学系、旅游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

颁发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智库专家聘书

“这些专家均拥有丰富的产业经验,要给青年们开课、传授实战经验,为青年减少创业的不确定性。”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华南农村研究中心主任吴重庆说,该中心还计划在全省设计调研线路,将广东兴乡青年的创业地点串联起来,提供相互参观、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他表示,广东兴乡青年实践教育中心是以实践教育为中心,搭建联络桥梁,让相同、相近领域的专家、创业者、“新手小白”等有机会走到一起,以此带动、帮助投身乡村创业的兴乡青年。

在现场,来自阳江的学员杨宗谨抓住机会,追着水产养殖领域的专家们逐个请教,希望他们能对自己的创业项目给予指导,在种养模式、人工虫苗等方面推进国标的研究制定,实现技术推广。

这几年,杨宗谨走上创业之路,探索“水稻+禾虫”生态综合种养模式,如今颇有起色。他坦言,创业过程中,最缺乏的是专业化技术的持续支持,导致难以推进技术迭代,“获得智库专家指导后,我们就能少踩很多坑,发展速度肯定更快”。

“00后”文峰今年刚毕业,就从湖南来到广东创业,在惠州、揭阳等地创立了“庄妈擂茶府”品牌,致力于全国各地擂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期待新成立的实践教育中心能帮助我链接更多非遗文化的资源,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他说。

有了支持平台,青年们在兴乡路上就能少跑弯路。

“我们目标很明确,就是要培育‘万名兴乡火种、千名兴乡创客、百名兴乡典型’。”团省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推出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千万工程”三年行动,到与腾讯共同发起青年兴乡培育计划,都是为了给兴乡青年搭建成长阶梯、提供资源支持,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青年更有信心、更有底气。

截至目前,系列举措已在线上培训超10万名兴乡青年,线下举办了16期千人创客班,2000多名兴乡青年参与实训,并跟踪培养了100多名优秀兴乡青年典型,同时设立1000万元专项资金,已通过举办创业大赛选拔出142个资助项目,推出了200多款兴乡青年优品。

原文链接: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9/11/c11713947.html?colID=0&firstColID=40686&appversion=12800&from=weChatMessage&enterColumnId=&date=&layer=2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