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3月14日广州电(通讯员黄山)近日,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2018级学生刘浩贤顺利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很快,这袋带着刘浩贤体温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被移植到了一位年仅14岁的白血病患者体内。
万分之一的希望
刘浩贤同学是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2018级的一名医学生,先后担任班级文体委员、班长,热心公益事业,曾多次在班级内组织公益活动。
2021年11月27日下午,他刚刚完成见习出科考,就接到来自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下文简称骨髓库)工作人员的电话:“一位血液病患者与您HLA高分辨初次配型成功,请问您是否有意愿捐献造血干细胞?”
“接到电话时,我有些忐忑。”刘浩贤回忆,当时并没有立刻给出答复。他翻阅了相关资料,加深了对造血干细胞捐献的了解。在与父母沟通后,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他做出了捐献的决定。
2021年12月30日,骨髓库工作人员联系刘浩贤进行了面谈,重新采集了血样并进行第二次高分辨配型确认。2022年1月17日,他接到了骨髓库的通知:很幸运,他与那名患者骨髓HLA高分辨配型成功。
2022年1月18日,刘浩贤体检结果正常,与骨髓库多轮沟通,医院结合受髓者情况,最后决定于2022年2月23日—27日,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进行4次动员剂注射,28日进行造血干细胞采集,此时为患者的最佳移植期。
注射动员剂期间,他出现了腰痛、乏力等一些身体不适症状,但刚刚完成血液科见习的他深知造血干细胞对患者就是生命和希望。在珠江医院医护人员悉心照料下,干细胞动员顺利完成。2月28日,刘浩贤终于等到了正式采集。
刘浩贤同学在捐献过程中(来源:中山医学院)
2月28日8时30分,采集病房里,随着造血干细胞分离机启动,与刘浩贤手臂静脉处连接的导管里,鲜红的热血缓缓流出……经过近5小时的血液体外循环,造血干细胞采集顺利完成。
百川归海的初心
2018年,中山医学院团委联合中华骨髓库在广州校区东校园举办活动宣传造血干细胞移植,在了解了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相关事项后,刘浩贤便选择留存血样加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正是这一次善意的萌发,一次爱心的举动,挽救了一个年轻的生命。
刘浩贤同学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来源:中山医学院)
据骨髓库的工作人员的介绍,白血病患者与同卵双胞胎骨髓HLA相合率是100%,与父母相合率为50%,非同卵双生或亲生兄弟姐妹是25%。人类非血缘关系的HLA相合率是千分之一或以上,在较为罕见的HLA型别中,相合的几率只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分之一。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性,高相合率人群减少,如今移植需要依靠在非血缘关系供者中寻找相合者。
学院党委副书记及辅导员老师慰问刘浩贤同学(来源:中山医学院)
谈到这次捐献的经历,刘浩贤说道:“希望通过我的这次志愿经历,能够让身边更多的人关注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这项公益事业,让更多的人经过深思熟虑后加入这项公益事业,为血液病患者带去生的希望。在整个过程中,亲人、朋友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鼓励,学院领导、老师了解我的情况后也十分支持,充分肯定了我的捐献行动,更勉励我要发扬大爱精神,永葆这份医学生的初心与使命。从患者妈妈的感谢信中我得知他和我一样喜欢足球,我知道我是在为另一个生命和梦想续航,因此我由衷地希望我的血液能为这位患者带来新生的希望和力量,祝愿他以后还能驰骋在绿荫场上。”
文稿终审:中山医学院 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