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石若瑶、倪文杰)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7月29日,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横向处副处长刘薇,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张斯虹、苏薇薇教授、吴灏副教授、辅导员高俊霞老师,管理学院任荣伟教授,以及学生等一行再赴广东茂名化州市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实践活动。
中山大学深融化橘红乡村振兴联合研究中心成立
“化橘红珠”青年筑梦团队与指导老师合影
化州市是广东省七个全国一类革命老区县之一,化州人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顽强战斗、英勇牺牲,为革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为缅怀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的历史功绩,传承红色基因,“化橘红珠”青年筑梦团队前往七烈岩战斗旧址,上了一堂庄重而肃穆的“党课”。
化州七烈岩战斗旧址碑志
化州是化橘红资源的道地产区,中国药典2020版记载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近成熟的干燥外层果皮,是八大南药之首,具有止咳、化痰、宣肺之功效。化橘红最早被称为“橘柚”,曾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在抗击新冠疫情中,连续五次作为治疗用药被列入《新冠诊疗方案》。
“化橘红珠”团队前往调研化橘红古树
百年化橘红树
化橘红产业如今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自2020年开始,中山大学与橘红道地产区化州市开展深度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大研究生多次“三下乡”深入化州调研橘红产业情况,将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实地调研橘红种植情况
“化橘红珠”团队探访种植户
在实地调研和与农户交流中,以石若瑶同学等研究生组成的中山大学“化橘红珠”青年筑梦团队发现,橘红在种植的过程中,会脱落大量的小果、残果,最终能成果的不足十分之一,这些废果卖不出价格只能被低价出售或扔掉,非常可惜。果农们这一“急难愁盼问题”引起同学们深入的思考,如何能将这些大量被抛弃掉的药材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变废为宝,为当地农户增收节支呢?
带着这一问题,项目团队与指导老师苏薇薇教授、王永刚副教授和吴灏副教授深入探讨脱落果资源再利用的潜能和可行性。对这些小果、残果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些被废弃掉的小果子中有效成分含量与原果相当,可以实现资源再利用,变废为宝。
苏薇薇教授指导“化橘红珠”团队成员开展化橘红废果研究
“化橘红珠”青年筑梦团队精心设计并申请了一个围绕化橘红残果再生利用的“青年红色筑梦行动计划”,这一计划得到了学校大创基金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大力支持。在任荣伟教授的指导下,项目团队对橘红资源的充分利用开展了进一步研究,设计了几个不同的产业化方案,在多方对比和市场验证后,化橘红珠方案脱颖而出。
“化橘红珠”青年筑梦团队深入化橘红道地药材基地,学习橘红种植、加工及其产业化,以创促学,认真理解橘红药理、药效及其市场需求,开展了多次“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和“三下乡”行动。
跟随指导老师学习化橘红相关知识
“化橘红珠”团队在化橘红中山大学产学研中心合影留念
“化橘红珠”青年筑梦团队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实现橘红资源综合利用,赋能化州市乡村振兴,为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大学子的方案,通过持续的努力走出了一片大学生助力乡村振兴和资源再生的新天地!
文稿终审:生命科学学院 张斯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