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曾楚越、谢琳)为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经商务部批准,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承办、附属第七医院承担学术支持的“一带一路”国家急重症及紧急救护培训班,于2023年7月31日至8月13日,以线上形式顺利举办。来自塞拉利昂、肯尼亚、阿富汗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27名医务工作者参加了本次培训。
在7月31日开班仪式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副主任邢高岩、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何裕隆教授出席并致辞。
邢高岩副主任介绍,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始终本着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原则,深入开展卫生健康国际交流合作,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医疗卫生同道们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举办此次培训班将增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友谊,让学员进一步了解中国医疗卫生事业,从而推动卫生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发展。
何裕隆院长表示,附属第七医院致力为粤港澳大湾区急危重症医疗救治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提供坚实保障,此次依托急重症领域优势,结合参训学员前期的信息反馈,充分考虑了学员所在国国情,认真设计了本次培训课程,希望学员们珍惜培训机会,通过本次培训架起友谊的桥梁,不断增进彼此的往来和交流,提高人民群众享有的医疗水平,共同促进彼此的繁荣和进步。
培训班围绕急重症及紧急救护医疗人才培训主题设置课程,邀请了来自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八医院以及附属第七医院的医学专家共23人进行授课,分别讲解中国急诊与灾难医学现状、院前急救、院内急救、心肺复苏、胸痛、消化道出血、腹部外伤、骨盆损伤、产后出血以及儿童急危重症等专业知识。
培训班结业仪式于8月13日举行,国家卫健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快车救援外联部副主任马冉、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潘逸航出席并讲话,附属第七医院科研中心常务副主任朱澂明教授主持了结业仪式。
马冉副主任向参训学员圆满完成培训课程表示祝贺,衷心地感谢所有学员的热情参与和所有专家的精心授课。他表示,希望以培训班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医护同道们在急重症和和紧急救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潘逸航副院长表示,希望大家都成为最热心的交流使者,传递本次培训班的医学知识,传递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传递加强友好合作的愿望。
据悉,附属第七医院是深圳市唯一一家移动医院,国家首批航空医疗救治联合试点单位之一。2021年10月,何裕隆院长率先在附属第七医院创建心肺复苏研究所,带领医院申报并成功获批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基地。
此次培训班在加强参训学员对我国急重症、紧急救护事业了解的同时,推动了我国与相关国家在急重症救护领域的交流合作,更增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通过参与此次培训班,附属第七医院将继续发扬在急重症领域的特长及优势,全面提升医疗救治能力,以优质的医疗水平与医疗服务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一份力量。
培训班合影
文稿终审:附属第七医院 陈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