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婷婷、戴希安、乐虞莹)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加快医院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12月19日上午,“推动产学研医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交流活动在广州国际生物岛研究型医生创新转化空间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与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举办。中山大学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元红,计算机学院院长、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副主任肖侬,科学研究院横向处副处长高忆,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总经理唐岚,附属第六医院院长文卫平,党委书记李汉荣,副院长康亮,院长助理杨孜欢出席会议。多家知名企业、创投机构、基金平台等近百人齐聚现场。
会议现场
产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元红在致辞中指出,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强,落实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精神,大学科研院和产业集团将大力推进医工结合,六院是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走向附属医院”的第一站。他希望依托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优势,打造基于医科和医工核心技术、多学科交叉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平台,注入新的活力,打破转化壁垒,让医院的科技成果更快地投入到市场应用中去。
杨元红书记致辞
附属第六医院院长文卫平认为,大学科技园、企业、医院、创投机构深入交流,形式新颖,富有成效。他表示,2023年大学秋季工作会议聚焦科技自立自强、加强有组织科研,本次活动就是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他介绍了医院胃肠肛门外科、消化内科、生殖医学等学科优势及三本重要学术刊物的作用发挥,以及金融城院区、珠吉院区围绕“推动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所作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他指出,医院应当紧盯解决病人诊断、治疗、健康服务等各方面问题并发挥自身优势。
目前医院已经在广州生物岛率先布局、开展三项合作,一是与黄埔区政府合作成立“广州市黄埔区中六生物医学创新研究院”,以市场、解决问题为导向,结合六院特色,促成科研成果转化;二是成立“生物岛研究型医生创新转化空间”,孵育研究型医生和科研人才;三是规划“健康管理中心”,助力改善黄埔区营商环境。未来,医院将继续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各级部门、大学的领导下,深度聚焦解决问题、造福广大患者,为广州市、中山大学科研与转化工作作出贡献,稳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
文卫平院长致辞
科学研究院横向处副处长高忆从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转化模式和运营服务三个方面介绍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他表示,大学将为各附属医院的成果转化服务提供涵盖外协、法律法规、专业事务等全方位、全链条的支持。国家大学科技园具备丰富的科技企业资源以及国家级的资质品牌,将助力科研团队对接各类市场和政府资源。
高忆副处长致辞
随后,附属第六医院科研人员进行项目路演。
傅新晖副研究员从市场前景、产品成熟度、价格对比等方面介绍其团队独自研发的新型诊断试剂,并通过横向对比同类产品,向与会嘉宾展示其研究成果。
王辉主任医师团队的“软组织修复材料的设计与开发”报告对软组织修复材料现状进行分析,以针对部分材料在应用中遇上的瓶颈问题作为技术开发的切入点,通过实际示例呈现团队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
禹汇川副研究员向现场嘉宾介绍其团队最新研发的体外诊断试剂具备“快准省”的优点,该成果可在疾病标志物、产前诊断、物种鉴定、表观遗传年龄、甲基化检测技术的升级等方面推广,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自由谈论环节,各企业代表、创投机构代表与科研人员围绕相关成果技术进行深入交流,在市场潜力、投资环境、产品创新度等方面展开讨论,企业代表、创投架构代表为各技术项目提供宝贵的专业意见,期待附属第六医院的科研团队进一步深入技术改进,孕育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推动高产值的科技成果转化。
计算机学院院长肖侬指出,大学近几年工科强势崛起,计算机学院在超级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优势明显,期待与医院在医工结合产业化方面有更多深度合作。
附属第六医院党委书记李汉荣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医院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决策部署和大学秋季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展“有组织科研”相关工作。医院多个团队科研积累充足,具有可观的临床转化前景。作为“技术经理人”,医院选拔优秀科研人才,给予科学技术处充分支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她希望,通过各方创造性、创新性工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医科、生命健康领域携手共进。
李汉荣书记作总结发言
文稿终审:附属第六医院 李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