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周莹莹、孙燕琨)为落实“中山大学青年教师科研指导计划”,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青年教师科研指导系列沙龙,第一届和第二届沙龙分别由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和大气科学学院承办。两届沙龙的主题是“青年教师学术成长之路”,分别围绕公共卫生领域和医工结合领域、大气科学领域和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展开。
沙龙邀请了原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国家杰青凌文华教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全大萍教授,大气科学学院范绍佳教授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张仁铎教授进行经验分享并开展交流。科学研究院横向处相关人员、学院相关领导、深圳校区和珠海校区各相关院系的科研人员等共计80余人参加沙龙。
凌文华教授分享了自己的科研经历,强调青年学者要勇于创新、坚持不懈、规划未来。他强调建立研究团队需要有稳定的研究方向、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有层次的人才培养以及研究成果的转化应用。
全大萍教授介绍了她的学习、教学和科研经历,强调教学工作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鼓励青年教师要重视教学工作,打好基础。全教授建议青年教师在选题时要选择有基础、有合作伙伴、符合国家需求的课题,从难选择,开辟新方向,聚焦解决科学问题。针对标书,全教授建议从海外引进的青年教师要多研读国内标书范本,学习中文标书的逻辑及文字表述。
范绍佳教授结合自身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从青年教师在学术成长中面临的困惑“经验不足、没有方向、过于劳累”谈到如何走出困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研道路,建议青年教师做到“站稳讲台、找准方向、形成特色”,处理好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家庭等方面的关系。
张仁铎教授以其著作《科学研究的维度》抛砖引玉,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与困境切入,结合批判性思维谈及人才培养、学术成果等方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科学研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建议青年教师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思考、多探索。
现场交流中,专家们对青年教师关于“如何上好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等问题及疑惑作了针对性解答与指导。今后,科学研究院将持续举办各专业领域青年教师科研指导沙龙,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与学校相关领域资深知名学者沟通交流的桥梁,助力青年学者学术成长。
文稿终审:李一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