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甄晓洲)4月12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高峰论坛在广州召开,2024国际神经再生论坛、第十五届亚太神经再生论坛、广州市“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学术沙龙同步启动。来自10余个国家、地区的400多位专家学者针对脑科学研究、诊疗开展激烈研讨,现场与会者逾2000人,线上参会人数近10万人。
本届大会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国神经再生研究(英文版)》杂志社、粤港澳高校联盟、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主办,粤港澳高校精神与神经疾病联盟承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肇庆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粤东医院协办。
大咖云集,聚焦脑科学创新,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大会于4月12日上午开幕,粤港澳高校联盟理事长、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他表示,“粤港澳高校联盟”自2016年创盟至今,已经建立了包括粤港澳高校精神与神经疾病联盟在内的共55个专业联盟,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平台建设等方面硕果累累,三地高校交流合作持续深化,“粤港澳一小时学术圈”不断焕发新活力。今年是中大建校100周年,在百年发展历程中,中大已形成三校区五校园统筹发展的办学格局和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布局,拥有十家直属附属医院。近年来,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产业科技变革,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对外交流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在脑科学等众多领域涌现出一批高价值科技转化成果,与三地高校携手开启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粤港澳高校联盟理事长、中山大学校长高松院士致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广东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巫小佳,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吴世文,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科技局局长王桂林,广东省医学会会长姚志彬,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副主任张琪,粤港澳高校精神与神经疾病联盟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戎利民等出席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进行线上致辞。大会开幕式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吴京洪主持。
中国科学院院士杨雄里致辞
广东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巫小佳致辞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吴世文
广州市政协副主席、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致辞
广东省医学会会长姚志彬致辞
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副主任张琪
中国工程院院士顾晓松线上致辞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吴京洪主持
大会主席戎利民在致辞中表示,在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中南)、粤港澳高校精神与神经疾病联盟的建设推动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牵头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高峰论坛”至今已有三届,数年间论坛在推动国内外脑科学学术交流与人才培养、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创新成果孵化及生产力转化、推动临床应用等多个方面获得了显著成效。未来,脑科学高峰论坛将坚持初心,不断促进资源汇聚、共享,推进融合创新,致力促进中国乃至全球的健康产业科技创新和生产发展价值转化,服务健康湾区打造。
大会主席、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戎利民致辞
聚焦脑科学基础、临床与人工智能等前沿热点,主论坛上,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陆林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院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马光辉院士、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吉训明院士、英国帝国理工学院Simone Di Giovanni教授等首发进行主旨报告,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苏国辉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高天明院士、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黎明涛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鲁友明教授担任院士论坛主持并开展热烈探讨。
主论坛现场
大会期间,在脑科学院士论坛启动同时,多个平行论坛同期举办。广州市科技局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联合举办的广州市“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项目学术沙龙,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新型树枝状类脂分子核酸靶向递送系统研究”项目启动会,广东省卫健委指导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承办的“脑科学与脑疾病”科普大讲堂也同步进行。
脑科学与脑疾病”科普大讲堂
直击前沿,发布系列重大科技项目成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脑病团队多项代表性、阶段性成果在大会“亮相”。
戎利民教授团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细胞类产品质量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等项目与平台支持下,针对中国人群研发的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方案系列成果在大会做了展示研讨。
骨科牵头发布《蛛网膜下腔移植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创伤性脊髓损伤的临床技术规范》全国团体标准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纳米医学中心帅心涛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础科研条件与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重点专项——“新型树枝状类脂分子核酸靶向递送系统研究”与论坛同步启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胡昔权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和人口老龄化科技应对”重点专项——“老年意识/认知障碍评估预警与多物理因子协同刺激干预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发”进行了项目中期报告。
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邹小兵教授团队与昆山杜克大学李明教授团队研发的一套低龄儿童辅助诊断系统“荧惑”获得大会广泛关注。该系统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观察儿童自由玩耍和特定行为范式,由系统通过算法进行评分,可对一岁半到三岁间的儿童做出是否有自闭症的判断。
在国家重点项目支持下,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特色优势,2023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立神经免疫与健康长寿研究中心。靳津教授作为该中心的负责人,其带领的团队长期从事脑-肠微环境中免疫应答的功能与机制研究,以解析外周免疫系统对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和稳态的调控机理。
广州市“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下有关神经发育障碍、孤独症、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症、脑脊髓损伤、放射性脑损伤等疾病的多项最新技术研发进展成果等也在大会进行首发公布。
联通国际,支撑青年人才发展与新生技术研发
本届论坛中除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学者,多位国际权威、知名的脑科学基础、临床专家参与了大会相关专题讨论,并对未来相关科学领域的多边、跨界科技交流合作的推动、深入进行探索磋商。大会中还开设了青年学者论坛。
“2024国际神经再生论坛暨第十五届亚太神经再生论坛”会场
会上,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操晓春院长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戎利民院长签约共建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通过新型强强合作模式提升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网络安全防护水平,增强学院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术界与医疗界的融汇交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与中山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共建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签约仪式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将以粤港澳大湾区脑科学高峰论坛的举办为契机,集合湾区脑科学的科技力量,实现脑科学领域全国、全球的开放交流与合作,在开展领域前沿进展分享讨论的同时,梳理未来脑疾病诊疗、脑科学创新探索前进方向,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共推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贡献三院力量。
文稿终审:吴京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