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吴伟民)2024年8月9-11日,“粤港澳高校植物科学家联盟2024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山大学世纪华诞植物科学前沿学术研讨会”在深圳市顺利召开。本次会议旨在加强粤港澳大湾区植物科学家之间的学术交流,进一步构建深度交叉合作平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植物科学高质量发展。3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参会人员合影
10号上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剑峰副院长主持大会开幕式,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谢道昕院士、中山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肖仕院长、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刘得胜副局长(主持工作)、深圳市光明区区政府王芳成副区长,以及深圳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李志强副主任等嘉宾先后致辞,对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李剑峰副院长主持开幕式
肖仕院长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简要回顾了中山大学百年办学历史和植物学科的百年发展历程,并强调植物科学研究离不开多方合作与资源共享,希望与会专家学者们在“粤港澳高校植物科学家联盟”的框架下携手合作,碰撞出新的智慧火花,推动植物科学迈上新台阶,开创植物科学更美好的未来。
肖仕院长致辞
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谢道昕院士代表中国植物学会,向“粤港澳高校植物科学家联盟”的成立致以最热烈的祝贺,并表示:“粤港澳高校植物科学家联盟”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大湾区植物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也必将成为我国植物科技工作者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谢道昕院士致辞
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刘得胜副局长表示,非常期待各位科学家们利用好“粤港澳高校植物科学家联盟”这一平台,共同开拓植物科学创新发展的新空间、新领域,并欢迎大家与深圳市涉农高校、科研机构和科研平台携手共进,打造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为农业强国建设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力量。
刘得胜副局长致辞
深圳市光明区区政府王芳成副区长表示,光明区大力支持中山大学在生物育种、绿色农业、智慧农业等方面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应用示范,并划拨近千亩基本农田,推动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平台,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力光明区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王芳成副区长致辞
深圳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李志强副主任表示,“粤港澳高校植物科学家联盟”的成立,极大地促进了深圳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与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深圳作为创新之城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为植物科学研究提供有力的条件支持。相信本次会议能够深化学者们在植物科学领域的合作与探索,共同开拓未来植物科学的科研和产业应用。
李志强副主任致辞
华南农业大学刘耀光院士作了题为“杂交水稻育性控制的分子遗传基础”的特邀报告。刘院士围绕杂交稻育性调控机理的科学问题,阐明了应用于三系杂交水稻育种的孢子体型和配子体型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的分子机理,解析了水稻籼粳杂交不育与亲和性的分子遗传机理,提出了“双基因三因子互作”和“双基因分步分化”的分子遗传模型,实现了我国杂交水稻分子遗传基础研究中的重大突破。
华南农大刘耀光院士作特邀报告
随后,大会围绕“植物前沿生物技术”、“植物基因组学与分子进化”、“植物表观遗传机制”、“植物发育分子调控”、“植物信号传导”、“植物信号感知与信号转导”、“植物免疫分子调控”、“植物逆境适应机制”、“植物遗传与前沿育种技术”、“植物中医药生物学”等10个专题,有序进行了学术报告交流。来自武汉大学的朱玉贤院士、中科院植物卓越创新中心的何祖华院士,以及来自植物科学不同领域的59位学者作了精彩报告,为与会代表展示了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引发了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与深度思考。
武汉大学朱玉贤院士作学术报告
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何祖华院士作学术报告
会场
经过两天的深入探讨和交流,此次会议圆满落下帷幕。会议闭幕式由肖仕院长主持。香港中文大学姜里文教授在闭幕式上发表感言,感谢承办单位中山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周到安排和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感谢参会代表的踊跃参与,充分肯定并祝贺青年学者取得的创新学术成果,鼓励青年学者要“勇于面对学术挑战,敢于创新,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并邀请“盟友”共赴香港校园,加强粤港澳交流合作。
香港中文大学姜里文教授致辞
本次学术研讨会以中山大学世纪华诞为契机,为师生们搭建了一个充分交流学术思想、展示最新成果、启迪创新思维、推动植物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平台,是粤港澳大湾区植物科学家们开展深度交流与合作的新起点。今后,“粤港澳高校植物科学家联盟“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学术精神,持续开展一系列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活动,为推动我国植物科学前沿研究贡献更多力量。
文稿终审:程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