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宋丽媛)日前,普通高校植物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验实习实践研讨班在广东丹霞山中山大学本科教学实习基地举办,会议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生物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虚拟教研室、全国高校生物学野外实践教学联盟等联合主办,由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院、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韶关学院等单位承办。浙江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60多所高校约150名正式代表参加了交流研讨,其中包括教育部教指委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教指委成员、省级教学名师等10多位教师到会。
普通高校植物学课程思政建设与实验实习实践研讨班全体代表合影
会议开幕式由中山大学教务部质量处处长、教授张雁主持,教育部高校学校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大学教授顾红雅,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书记张斯虹,高等教育出版社农林医药与生命科学出版事业部主任郇述涛,韶关市丹霞山管委会副主任、广东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副局长陈昉等分别致致辞。
教育部大学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红雅教授致辞
顾红雅表示,我们处在一个以转型为标志的时代,科学知识呈爆炸性增长,AI 技术飞速发展。近年来,有中国科学家参与的论文越来越多地发表于 Science、Nature、Cell 等顶尖期刊,这一结果令人振奋。据基金委统计,植物学家的研究成果名列前茅。在此背景下,如何将这些科研成果融入现代教学,怎样结合课程思政,成为此次会议深入研讨的关键问题。
张斯虹表示,在“世纪中大” 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亲致贺信,期望中山大学以此为新起点,朝着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稳步迈进。而加强教育改革、开展课程思政,无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郇述涛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关于 “十四五”规划教材、“101 计划”、新形态教材等出版动态,着重提到要将思政融入教学,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的育人格局。
陈昉认为此次会议对于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开展科普教育、高水平研学以及社区共建等活动具有重要意义,有望推动该地区在教育与发展方面迈上新台阶,促进知识传承与地方建设的有机结合,为实现教育的多元价值提供有力支撑和积极示范。
会议邀请了7 位专家做主题报告,分别由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市教学名师顾红雅主讲“基因组时代的植物学教学”,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级教学名师强胜主讲“以实验为主体的植物学混合式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教学名师张雁主讲“大学生物实验”课程设计与课程思政”,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湖北省教学名师姚家玲主讲“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形态AI课程建设与应用”,中山大学教授、广东省教学名师廖文波主讲“植物学‘五个一百’思政元素与教学实践”,郇述涛主讲“生命科学高质量教学资源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南京大学教授谭仁祥主讲“大科学背景下的大食物观”。这些报告涵盖了“科学思政元素、实践课程有机融合、现代大食物观、AI助研助学”等当今主流议题,与会代表深受启发。会议有25位代表宣讲了大会专题报告,内容有关植物学课程体系、实验实习安排、课程改革与创新、AI知识图谱研制、APG新分类系统教学方案、理论课与实验课融合、创新实验与思政、植物学数字资源建设等。会议内容十分丰富,教育教学探讨热烈,大家普遍认同,课程思政要有机地融入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从而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或摘要共119篇(含摘要12篇、全文107篇),为方便阅读和分类分组,会议组根据论文的内容和性质归入五大专题,其中教改专题21篇,五个一百专题98篇(含特色植物31篇,自然保护地26篇,植物科学家12篇,潜在创新点29篇),除教改专题外,其它各专题均编写了序言,简要说明了该专题编写的意义和选择对象,以及基本要求。本次会议的大会报告、专题报告主要阐述了现阶段植物学教改、AI智慧课程建设、大食物观以及相应的实验实习实践等教学主流概念,而五个一百专题是由会务组特别征集的教改短文,其围绕植物学知识点、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思政、教学思考创新等展开的个性化论述,其中自然保护地专集代表着民族之福,特色植物专集代表着民族之光,植物科学家专集代表着植物学之基础传承,潜在创新点专集代表着植物学之继往开来。
在研讨会闭幕仪式上,进化生物学家、中山大学教授吴仲义以“物种形成—AI与物种界定”为主题进行简短的发言,陈述了“物种分类应该何去何从?”。
复旦大学教授、国家级教师名师乔守怡致闭幕词。乔守怡对会议取得的效果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AI有三大突破,突破了人类思考的局限性、突破了人类学习和记忆的能力、突破了对神经网络和数字逻辑的运用,今后要把AI的这些能力应用于教学。他认为不能放弃宏观分类学,这可能是我们重大发现的来源。乔守怡说,通过宏观尺度的实践和观察,结合微观发育分子生物学,能在一个新的思路上开展教学,要结合“科研与创新”,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善于融会贯通。
文稿终审:张斯虹、谢俊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