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山青、戴希安)日前,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肿瘤肝转移中心”成立揭牌仪式在广州举行。作为华南地区首家集临床诊疗、科研创新与教学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诊疗中心,附属六院立足于打造胃肠肿瘤肝转移诊疗新高地,为肝转移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个性化的多学科诊疗服务。
肝转移:胃肠癌致死的主要元凶
肝转移是胃肠肿瘤患者最常见的远处转移,是胃肠肿瘤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也是影响预后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数据显示,15%~25%结直肠癌病人在确诊时,就发现有肝转移了。还有15%~25%的患者做完肠癌手术,可能过几年之后,在肝脏又发现了一个病灶,其中绝大多数(80%~90%)的肝转移灶初始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
“多肠癌患者到医院确诊时已经在晚期,可能出现肝转移、肺转移,甚至肠梗阻穿孔出血等问题。因此,大约只有20%的病人在初次就医时能够通过手术根治性切除。”附属六院肝胆胰脾外科主任万云乐主任医师表示,中心将多学科整合在一起,能让更多病人获得根治的机会,5年生存率获得提高。
未经治疗的肝转移病人的中位生存期仅6.9个月,无法切除病人的5年生存率<5%。附属六院胰腺肝胆外科主任潘卫东主任医师表示,对于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或NED状态)的患者,他们的中位生存期可延长至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7%。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多学科携手,“一站式”诊疗患者
面对肝转移这类复杂病情,传统单科诊疗模式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患者因首诊科室不同,接受的诊疗方案也因科室差异而不同。各科室诊疗思路的不一致,容易导致治疗碎片化,不仅会增加患者就医负担,还易错失最佳治疗时机和最优治疗手段。
“我们中心汇聚了包括肿瘤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超声、介入、放疗、影像、病理、核医学等9个学科的顶尖专家,将病人管理从诊断到治疗再到随访形成规范化链条。”附属六院副院长、胃肠肿瘤肝转移中心主任、肿瘤科邓艳红教授解释,“这意味着需要进行MDT的患者只需挂一个号,就能获得系统性的治疗方案,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汇聚顶尖力量,共克肝转移诊疗难关
“作为国内最高水平之一的结直肠肿瘤和胃肿瘤诊治中心,我院仅2024年,服务结直肠癌患者逾35000人次(含放化疗),胃癌患者4150人次(含化疗);其中结直肠癌手术服务人次超7000例,是国内本专科领域的排头兵。”吴小剑院长介绍。
中心依托中山六院4个国家级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雄厚实力,拥有国家临床杰青1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6人、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7人。学科牵头制定国家卫健委《结直肠癌诊疗规范》《结直肠癌改良三药cmFOLFOXIRI 方案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等多项行业规范和专家共识,以学术高度保障临床决策的科学性。
文稿终审:吴小剑、李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