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5月19日电(通讯员李灿权、李晓宁)5月15日,中山大学医学院联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于深圳校区医学园开展2022年首期心肺复苏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由附属第七医院心肺复苏研究所、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与医学院团委学生会承办,面向深圳校区全体师生员工开展。医学院副院长汤地亲临指导,附属第七医院廖晓星教授等14位临床医生组成本次培训团队,为到场的一百余名学员讲授心肺复苏相关知识、指导操作与应用。
汤地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山大学于2021年11月获批首批全国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省级协作组组长单位),医学院作为牵头单位获得学校立项资助。附属第七医院于2021年10月成立了心肺复苏研究所,致力于急救复苏教育体系研究、急救复苏设施设备的研发、实践成果的转化等科研工作。本次联合开展培训活动,是普及急救教育、提高师生急救教育意识的重要一步。他希望学员们接受心肺复苏培训后,都能成为一名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英雄”。
汤地副院长致辞(来源:医学院 唐锦坤摄)
廖晓星教授深入浅出地为学员们讲授心肺复苏理论课程,台下学员认真听讲,并不时地与授课老师进行互动与交流。理论课程结束后,学员分为多个小组,在小组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人体模型与AED等专业设备进行心肺复苏技能训练。培训最后阶段,培训老师对每一位学员进行严格的心肺复苏技能考核,检验学员的学习成果。学员们纷纷表示,参加此次培训活动收获满满,希望用自己所学知识,紧密结合医院外和医院内急救,打通急救“生命链”。
廖晓星教授讲授心肺复苏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来源:医学院 唐锦坤摄)
心肺复苏培训现场(来源:医学院 唐锦坤摄)
据悉,我校医学院和附属第七医院联合开展本次心肺复苏培训活动,是落实中山大学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建设工作和附属第七医院心肺复苏研究所职能的重要举措。接下来,双方将面向深圳校区全体师生员工(包括食堂员工、物业员工、保安等人员)开展多期心肺复苏培训,目标是人人过关、人人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能,遇到突发情况能派上用场,为深圳校区全体人员的生命保驾护航,双方将逐步向学校其他校区和所有附属学校推广心肺复苏急救教育培训模式,引领广东省校园急救教育培训工作可持续开展。
文稿终审:医学院 丁小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