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动态

首页 > 一线动态 > 正文

打造全链条培育体系,助力研究型医院发展

稿件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夏瑛 发布日期:2022-05-20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5月20日电(通讯员黄睿)近日,学校召开春季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以人才培养推动学校事业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作为国家级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的重要精神,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研究型医院”的医院愿景,加强人才培育投入,打造出涵盖创新全链条和人才成长全周期的多层次培育体系,其中包括“逸仙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医学人工智能培育专项”“医工融合培育专项”和“逸仙临床研究5010专项”等。

5月9-12日,孙逸仙纪念医院在北院区岭南楼海珠厅召开了四个院内培养项目遴选答辩会,四个专项共26个项目圆满完成评审。

答辩会现场(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助力人才成长,促进研究型医院发展

为推进学科交叉融合,以优质研究平台推进全链条培育体系形成,助力研究型医院发展,孙逸仙纪念医院开展了多个具有院内培育特色的专项。

逸仙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暨逸仙优秀人才培育计划,始于2008年,主要支持35岁以下,取得一定科研业绩的人才,采取出国深造加脱产科研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经过前面14届的培育,共支持了74位青年才俊,目前基本都是科室骨干,其中产生了10位国家级人才,省部级人才47位。

为紧抓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机遇,孕育医院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并促进成果转化服务临床,自2019年起,孙逸仙纪念医院设立“医学人工智能重点培育专项”,每年资助不超过5个项目,给予每项20万的经费支持。至今共遴选了15个项目,其中4项已经初步完成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

医工融合项目研发是当今医学领域的前沿热点。为促进医工融合、交叉学科的发展,实现创新引领成果转化,自2020年起,孙逸仙纪念医院特设立“逸仙医工融合专项”,至今已遴选了10个项目,其中有一个项目已经实现转化,四个项目已开发出样机。

临床研究作为衔接基础医学和转化应用的关键环节。医院自今年起,调整临床研究资助体系,设立“逸仙临床研究5010计划”,瞄准临床实践问题,为临床指南及临床决策提供高质量证据,有效推动了青年骨干的积极性。

打造逸仙特色的人才培育体系

除了以上四个项目以外,医院还设立了“博济交流计划”“逸仙科研启航项目”“逸仙博士后管理项目”“逸仙管理研究项目”“国家级重点项目培育计划”和“逸仙临床科学家计划”等院内培育项目及针对护理的专项项目,全面推进人才引育工作,推动科研团队、平台、项目的组建与完善,提升临床医学领域重大科学研究能力,多个培育专项纳入广州市校(院)联合资助项目,推动人才培养工作取得发展。

今后,孙逸仙纪念医院将进一步落实学校春季会议精神,为学科交叉融合营造良好的氛围,建立健全体系机制,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打造一流交叉研究平台,积极培育学科增长点,推动医院、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以逸仙特色的培育体系,培养“引领未来的人”。

文稿终审:孙逸仙纪念医院 古小红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