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10月8日电(通讯员刘昕晨)9月29日,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以“喜迎二十大,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组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及党支部书记等医生专家共36人,赴珠海参观“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天琴中心激光测距台站,读经典悟思想,听讲座阔视野,学习培训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挺进万米深蓝:"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
“现在我们所在的‘中山大学’号是目前我国排水量最大、综合科考性能最强、创新设计亮点最多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船上配备大量先进科考仪器和设备,能有力支撑海洋学科发展和海洋学科高端人才培养。”随着蓝明华船长的讲解,专家们先后现场调研了机舱设备、实验室、生活区等区域,站在驾驶室眺望远方,在海上图书馆翻阅书籍,试用洁净和功能齐全实验室的设施,坐在舒适宽敞的餐厅观赏海上美景,都让这些平时穿白大褂治病救人的医生情绪高涨,充满喜悦和自豪。
从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副主任吴海铭的报告中,专家们对科考船的结构、功能、先进仪器设备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对科考船立项、建造过程充满敬佩。吴海铭副主任表示,科考船的建设是历史赋予中山大学的责任,它既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的“海上移动平台”,也是中山大学海洋学科群紧密联系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山大学践行坚持“四个面向”的重要体现。未来,“中山大学”号也将持续为我国海洋强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培训班成员参观“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古小红在总结和交流中表示,上午在前往珠海的“巴士课堂”中,已组织学习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中《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新竞争优势》《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等文章,现在上到科考船参观学习,一方面是实地感受科考船从零起点到扬帆起航,从不可能到可能的中大速度,学习科考船建造过程中引进专业人才的经验,以及汲取勇于创新、团结拼搏的精神力量;另一方面是希望专家们感悟如何坚持“四个面向”,在未来工作中胸怀“国之大者”,更好开展医疗技术创新、科技创新,发挥医院“国家队”“主力军”作用,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同时,通过了解科考船工作人员的健康需求和科考期间的健康保障需求,商讨开展急救技能培训和远程医疗支持的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的要求。
参观结束后,泌尿外科、骨外科、急诊科、眼科、临床营养科、康复科等专家教授为科考船工作人员开展了义诊活动,针对船上生活中常见的健康问题解疑答惑。医院党委还为科考船工作人员暖心送上医院自制的润肤乳膏等常用药品。
古小红书记、姚和瑞副院长代表医院向“中山大学”号赠送《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史》及常用药品(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培训班成员为船员进行义诊(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聆听宇宙之音: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
当天下午,专家们又登上了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凤凰山,实地参观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学习了解台站基本概况、建设历程、天琴计划技术路线图及阶段性成果等内容。
“天琴计划就像在太空架一把‘竖琴’,宇宙中的引力波传过来,则会拨动‘琴弦’,借此探测引力波,进行天体物理、宇宙学及基础物理前沿研究。目前天琴计划已经实现月球激光测距和发射了‘天琴一号’,‘天琴二号’技术试验卫星的研制工作正在推进中。未来,通过探索无垠星空的奥妙,天琴计划还将为攻克一批卡脖子、高精尖的技术做出重要的贡献。”物理与天文学院博士生周立祥介绍道。
通过实地参观,专家们更加深刻领悟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敢于提出新理论、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路径,在独创独有上下功夫。要多出高水平的原创成果,为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体系作出贡献”的期盼和要求。大家纷纷表示要学习天琴中心的创新文化和创新精神,更好地开展医疗科研教学工作,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培训班成员参观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赋能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专题讲座
本次学习活动,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还与软件工程学院直属党支部开展了主题党日活动。软件工程学院院长郑子彬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为题,围绕我国经济发展现状与趋势、经济增长理论、数字经济核心要素等内容,结合临床医学研究、临床药物测试效等实际案例,深入浅出地为专家们介绍了区块链、元宇宙等概念,讲解了数据如何创造价值和数字经济对现实及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
双方还就如何建设智慧医院进行了交流。软件工程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陈征宇表示,未来双方可就医院信息化建设、数据仓库建设、医疗数据精确分析等方面开展研究与合作。古小红书记表示,如今,大数据已成为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我们更应充分认识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重要意义和实施要求,并将其与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医院的目标结合起来,高质量推进“智慧医院”建设。
培训班学员与软件工程学院直属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在一天的学习培训里,专家们“下海上山”,读原著,悟原理,听讲座,开眼界,收获满满。大家更深刻感悟到在新发展阶段,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面向”,胸怀“国之大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医院百年优良传统和医教研资源优势,加快科研创新突破,推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转化为医疗技术能力,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逸仙力量!
文稿终审:孙逸仙纪念医院 古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