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动态

首页 > 一线动态 > 正文

附属第六医院托管的天河方舱顺利运行

稿件来源:附属第六医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满意 发布日期:2022-12-02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12月2日电(通讯员简文杨、张源泉、唐小雨)11月29日晚,由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托管的天河方舱医院正式交付,并迎来首批患者。

天河方舱医院鸟瞰图

为保障及时收治,28日晚至29日凌晨,园区灯火通明,医护人员在这里接龙传送物资,组装消毒机、客房衣柜,分发生活用品,整理床单被套……齐心协力地开展最后的准备工作。

医护人员深夜布置方舱医院

细雨中出征,提前介入

天河方舱医院11月29日起接收首批患者,附属第六医院医疗队25日就迎着细雨出征,提前做好准备。

附属第六医院举行出征仪式

医院院长助理郭学峰介绍:“我们组织医疗、护理、康复、药学和行政一共195人前来支援,其中医生33人,涵盖内科、外科、妇产、儿科、神经内科、重症、麻醉、肾病和老年病学科。”

现场演练,加强人人培训

11月24日,天河方舱医院首期开始交付。附属第六医院明确托管责任,自25日起介入,对园区筹建、运行等诸多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传染性疾病相关的医院对流程、布局、感控的要求极高,千头万绪,我们在短时间内尽最大努力完善、处理。”郭学峰介绍,正是因为前期的介入,以及加强人人培训、确保个个过关,所以医疗队能够尽快、尽好地启动工作。

多方位提供人性化关怀

11月30日,天河方舱首批收治人员安顿下来。根据人员的年龄、健康情况,实行男女分区,并对老人和儿童安排了温馨“客”房。

“因为方舱主要收治无症状和轻症的人员,治疗上予以对症治疗。”郭学峰表示,要特别关注收治人员恐惧、焦虑等负面情绪,医疗队称他们为“客人”,“也是出于对收治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考虑。”

医护人员为舱内客人进行服务

项目硬件上也体现了人文关怀。根据项目承建方中建四局介绍,随着广州应急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设备也不断完善,以更好的条件应对疫情防控要求。

紫外线消毒机

天河方舱每间病房均安装新排风系统。为确保污染区废弃气体安全排放,项目按照负压要求新增了抽排风系统,即使一个房间按最高容量10人入住,也能够保持空气清新。

每间病房门口均设有应急呼叫装置

每间病房均安装新排风系统

建设方中建四局介绍,项目按照“三区两通道”设计,即并设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区(缓冲区),患者、医护分设两个通道,尽量规避交叉感染的风险。

应急项目里的污水、空调冷凝水一律集中收集,并在污染区和清洁区之间设有消毒罐。每天进行几次消毒处理,再经污水处理池,完成三级消杀处理后予以排放。

项目的建成落地及投入使用,必将为广州市积极应对突发状况、强化疫情防控防线再添一道坚强有力的保障。

文稿终审:附属第六医院 李汉荣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