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4月24日电(通讯员林嘉琳、邓理峰)近日,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召开2022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座谈会,围绕“面向未来的国际传播人才”主题展开了讨论。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智锦、副院长邓理峰、学术硕士项目负责人杨柳、《新闻传播史》课程任课教师葛彬超和国际新闻传播项目负责人林嘉琳参与座谈。两年前,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获批成为国际传播后备人才培养的重点院系之一,2022级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班是该专业方向的第一届学生。
与会人员合影
座谈会上,2022级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的同学依次交流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并围绕培养专业素质的课程设置、培养政治素养的国内外形势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的专业实践等议题展开了讨论。彭逸铵同学认为国际新闻传播专业不只是培养记者,更是培养从事国际工作的综合型人才。程渝同学认为跨专业选修课《当代中国政治专题研究》的学习,令她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时政新闻和国际新闻。黄晨同学认为做好国际传播需要对中西文化差异有深入的了解。金叶同学结合自己中文本科专业的学习背景,提出了对中国故事如何跨越地缘和文化进行传播的理解。杨千航同学提出用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缘优势和广交会等本地资源的建议。本科学习法语的李佳佳同学分享了自己在非洲做志愿者的经历,认为仅靠翻译,不足以呈现中国的国家形象。龚弋航同学对国际组织很感兴趣,对国情教育和实践教学充满期待。其他同学也围绕学习心得、专业实习、对国际传播的理解以及未来规划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普遍认同新闻传播学院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体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等课程的开设进一步筑牢了同学们的思想政治基础,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和“谷河Globe”外文频道的开设令同学们很快进入到专业角色,《当代中国政治专题研究》《法学基础》《法学前沿》等跨学科课程拓宽了大家的视野、加深了大家对国内外形势的理解和认知。
座谈会现场
在倾听同学们的观点后,针对同学们提出的跨院系选课、实习实践教学安排、用好学校学院在粤港澳大湾区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展研究和调研等问题,老师们进行了回应,鼓励大家要不负韶华,补齐自身短板,提升专业能力。同时,期望各位同学珍惜三年时光,既要磨练看家本领,建立语言优势与专业特长,又要提升综合素质,以问题为导向,汲取多学科的知识,提升格局站位,做到“语言好、学得快、多面手”。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把握好历史机遇与粤港澳大湾区平台优势,积极参与国际传播实务与理论研究,为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家的国际传播效能贡献力量。
文稿终审:新闻传播学院 郑军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