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主页
English
首页
中大头条
综合新闻
一线动态
科研新闻
专题聚焦
媒体中大
视频中大
中大人物
中大校报
师生文苑
搜索结果
图说中大
EN
首页
中大头条
综合新闻
一线动态
科研新闻
专题聚焦
媒体中大
视频中大
中大人物
中大校报
师生文苑
搜索结果
图说中大
中山大学主页
English
图说中大
首页
>
图说中大
>
2017
> 正文
/__local/3/8B/22/FD8C4C99A183F5A2551D2B3C77D_997198BE_236A4.jpg
/__local/D/1C/A0/0A3BFBA3F9584CC94CA4A7F162C_04289F36_23F2D.jpg
/__local/5/3C/24/57EA7B778DFA4119824C84955CC_12955BDB_1C85A.jpg
/__local/7/65/88/77940A8EC148CE134185F76080D_BB467746_1A690.jpg
/__local/9/49/77/E70F73236AF8526628512DC71EA_08E4601D_1C4B2.jpg
/__local/E/43/0D/226D43A70E240B2DE7908AC1975_503CB725_16E68.jpg
/__local/3/EF/AC/C42A25E840CEBA1ADD8FC016A5E_E843FE3D_1C2C5.jpg
/__local/6/A9/92/0E91F4A8096A9477982FA75AD4E_8572B903_17474.jpg
/__local/5/6E/C2/E25078C0687193E0B9A2AB483DB_8ACDE5C2_1CF4A.jpg
/__local/8/C1/33/7350CD2785FC1DD09A07DC70817_0F6CB02E_1ECC9.jpg
/__local/5/99/C0/AA4B3BB3990820706161B517042_5526ADBD_1A128.jpg
/__local/8/F8/8D/F5FE9E354F2D37EE262E8D0543E_8B3D26CC_16A55.jpg
/__local/3/8B/22/FD8C4C99A183F5A2551D2B3C77D_997198BE_236A4.jpg
/__local/D/1C/A0/0A3BFBA3F9584CC94CA4A7F162C_04289F36_23F2D.jpg
/__local/5/3C/24/57EA7B778DFA4119824C84955CC_12955BDB_1C85A.jpg
/__local/7/65/88/77940A8EC148CE134185F76080D_BB467746_1A690.jpg
/__local/9/49/77/E70F73236AF8526628512DC71EA_08E4601D_1C4B2.jpg
/__local/E/43/0D/226D43A70E240B2DE7908AC1975_503CB725_16E68.jpg
/__local/3/EF/AC/C42A25E840CEBA1ADD8FC016A5E_E843FE3D_1C2C5.jpg
/__local/6/A9/92/0E91F4A8096A9477982FA75AD4E_8572B903_17474.jpg
/__local/5/6E/C2/E25078C0687193E0B9A2AB483DB_8ACDE5C2_1CF4A.jpg
/__local/8/C1/33/7350CD2785FC1DD09A07DC70817_0F6CB02E_1ECC9.jpg
/__local/5/99/C0/AA4B3BB3990820706161B517042_5526ADBD_1A128.jpg
/__local/8/F8/8D/F5FE9E354F2D37EE262E8D0543E_8B3D26CC_16A55.jpg
我们共同经历的2016: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新闻
我们共同经历的2016: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新闻
我们共同经历的2016: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新闻
我们共同经历的2016: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新闻
我们共同经历的2016: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新闻
我们共同经历的2016: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新闻
我们共同经历的2016: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新闻
我们共同经历的2016: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新闻
我们共同经历的2016: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新闻
我们共同经历的2016: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新闻
我们共同经历的2016: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新闻
我们共同经历的2016: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新闻
<p>策划/中山大学新闻中心 责任编辑/刘嘉 图文整理/刘嘉、金凤、蔡珊珊、卢旖维 设计/吴海婷、蓝娟 图片校审/郭嘉乐 封面摄影/钟昊伦</p>
<p>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2016年,是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历史进程中的关键一年,是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锐意进取、学校事业迈上新台阶的一年。<br> 这一年,深圳校区从构想到落地,从规划到建设,美好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珠海校区重点围绕“深海深空”领域,进一步完善了学科架构,优化了学科布局;广州校区校园综合整治成效显著,“三校区五校园”的全新办学格局已显露端倪。<br> 这一年,学校围绕“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顶层设计,提升课堂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坚持“三个面向”,学科建设以及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大力延揽和培育人才,人才聚集效应明显……<br> 中山大学是一所对国家和民族负有责任的大学,进入全国高校第一方阵,成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是我们的目标,更是我们的使命。中山大学已经站在一个全新历史时期的入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于达至我们最终的目标。在新的一年,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共同感受这幸福和荣光。 <br></p>
<p> 2016年,我校党委中心组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论述为主要内容,从严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始终坚持理论学习同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主题相结合,扎实推进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学校党委对形势的准确判断和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为早日实现我校跻身国内高校第一方阵,建设成为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动力。<br> 4月5日,学校党委召开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暨二级党组织书记“两学一做”专题培训会。校党委书记陈春声作党课辅导报告。<br> 5月5日,校党委中心组举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校党委书记、党委中心组组长陈春声为中心组成员讲授专题党课。<br> 5月19日,校党委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br> 6月12日,校党委中心组召开专题学习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刘延东副总理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br> 6月28日,校党委中心组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亚萍围绕“讲规矩、有纪律”的主题作中心发言。<br> 7月11日,校党委中心组召开专题会议,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br> 11月2日,校党委中心组召开学习传达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会议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核心地位,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br> 11月22日,校党委中心组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专题学习会。校党委副书记李萍以《讲道德 有品行 做合格共产党员》为题作中心发言。<br> 12月12日,在京参加第十期高校中层干部专题研修班的我校学员,利用学余时间召开组织生活会,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br> 12月13日,我校召开学校党委全体会议,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会议要求全校要深入学习中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抓落实,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br> 12月23日,我校召开校院两级党委中心组集中学习暨全校教职工党支部书记会议,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校长罗俊作“讲奉献、有作为——加强基层党建,做称职院系党组织书记”的专题报告。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亚萍传达了中央、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文件精神。</p>
<p> 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到中山大学调研。刘云山同志充分肯定了粤港澳发展研究院的工作,认为研究院工作有特色、有优势、有需求、有作为,希望研究院继续为国家港澳问题的大政方针发挥重要的参谋助手作用;在听取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的同学们围绕“一带一路构想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的主题发言后,刘云山同志表示,马研班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有裨益,祝愿中山大学马研班越办越好,中山大学的青年学生能够成长为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p>
<p> 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一行到中山大学考察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参观了中山大学科技创新成果展和天河二号主机群。她表示,中心所开展的工作,契合国家科技创新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求,未来潜力很大。她要求中心既要保持先进的计算水平,更要加强应用,打破瓶颈,提高资源利用率,争取做出更大成绩。<br> 11月13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一行到我校考察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高度肯定了我校近年所取得的各项成就。</p>
<p>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一行参观了中山大学惠州研究院的润滑与表面技术工程中心(表面界中试基地),听取了研究院院长纪红兵关于产学研合作情况的汇报。胡春华书记强调,要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创新发展的强大引擎。 <br></p>
<p> 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之际,我校举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共同缅怀孙中山先生,汲取戮力同心、共同奋斗的力量。<br> 9月20日,2016年第四届粤沪台三地“纪念孙中山”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开幕,近百学者齐聚,共庆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br> 11月12日,我校同时在广州校区南校园、北校园、东校园和珠海校区举行校庆日向中山铜像献花暨升旗仪式,向先生致敬。校领导陈春声、罗俊、黎孟枫、朱熹平分别在四个校园主礼,李萍主持广州校区南校园仪式。<br> 同日,“健康中国•活力中大”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92周年校庆校友体育嘉年华暨第19届校园马拉松活动举行,在校师生和校友齐聚康乐园,欢乐共跑。<br> 11月17日,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在中山市孙中山纪念堂开幕。此次论坛以“弘扬中山精神,两岸共圆中国梦”为主题,在中山市和我校设4个分论坛开展研讨。11月18日,第三届海峡两岸中山论坛学术分论坛开幕式在我校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举行。分论坛围绕“中山思想与中华文化”“中山思想与教育现代化”两大议题,旨在汇聚两岸专家学者研究和传承中山思想和中国文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海峡两岸教育交流合作发展。<br> 此外,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音画诗剧《中山情》在四校园上演,六千多名师生现场观看,七万人次网络观众通过网络平台观看。</p>
<p> 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立项结果公布,我校共有43项获得立项(其中重点项目3项,一般项目23项,青年项目17项),资助经费905万元,项目立项数位列全国高校第二。<br> 2016年,我校共获各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37项,位居全国高校第3位;获得资助的直接经费超过3亿元,位居全国高校第5位。其中,获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资助14人,位居全国高校第5位;青年基金项目数278项,居全国高校第2位。<br> 由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的“炎性微环境调控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该项目是本年度全国医学科学支持的五项之一,是中山大学本年度唯一一项创新群体项目。</p>
<p> 1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4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分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宝军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用于功能集成的微型化光子器件基础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孙逸仙纪念医院宋尔卫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乳腺癌转移的调控机制及靶向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鼻咽癌诊疗关键策略研究与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附属第一医院何晓顺教授研究团队完成的“腹部多器官移植及器官联合移植的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外,我校还作为参加单位获得了3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据统计,我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通用项目)4项,全国高校排名第七位。 <br></p>
<p> 2016年,中山大学多位学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科研成果,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大幅提升:<br> 药学院洪亮副教授在《Chem. Rev.》上发表论文。论文结合已取得的研究成果对手性催化领域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作了全面综述。<br> 生命科学学院崔隽教授、中山医学院王荣福教授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论文。论文揭示了TRIM9s分子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通过招募GSK3β到TBK1处,优先促进DNA和RNA病毒诱导生成I型干扰素,同时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的双重调控功能,从而有效地平衡炎症反应和抗病毒免疫反应。<br> 生命科学学院邝栋明教授课题组在《Cancer Discovery》(IF: 19.5)上发表论文。论文发现了一群具有PD-1high表型的调节性B细胞,并深入研究了这群B细胞的产生机制及功能,为肿瘤免疫研究及相关治疗提供新的思路。<br> 附属第一医院王文见教授与合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论文首次揭示了革兰氏阴性细菌外膜蛋白β-桶状装配机器(beta-barrel assembly machinery, BAM)复合物的整个结构(由5个蛋白组成),发现BAM的五个亚基(BamA至BamE)先构成一个环状结构,通过“旋转和插入”机制将外膜蛋白嵌插入细菌外膜。<br> 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领衔的国际化团队在《Nature》上发表论文。论文阐释利用内源性干细胞原位再生出透明晶状体,首次实现人体有生理功能的实体组织器官再生,并用于临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开辟了干细胞修复组织器官的新方向。<br> 生命科学学院贺雄雷教授、刘黎博士在《Science》上发表观点文章。文章通过介绍爱丁堡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的两项研究,探讨了前瞻性分子进化研究(Prospective molecular evolution)。<br> 生命科学学院徐安龙教授的研究团队在《Cell》上发表论文。论文发现了六亿年前RAG转座子的“分子活化石”,为“人类抗体重排机制的转座子起源假说”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br> 中山眼科中心袁进教授团队在《ACS Nano》(IF:12.88)上发表论著。论著针对真菌性角膜炎的疾病特点,制备出纳米银/石墨烯/伏立康唑缓释载药生物接触镜。该材料突破了传统的用药方式,为真菌性角膜炎的干预提供了新的治疗模式,同时也为眼科药物载体材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br> 生命科学学院赵勇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论文。论文回答了“端粒上的DNA双链断裂能否被修复”这一领域内争论很久的科学问题,发现了端粒DNA损伤激活了本被严格抑制的同源重组机制,从而修复DNA损伤。<br> 肿瘤防治中心科学家联合国际研究团队在《Lancet Oncology》上发表文章。文章利用全基因组水平的基因变异信息和关联分析,首次发现了NK/T细胞淋巴瘤的重要易感基因。<br> 附属第三医院高志良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Journal of Hepatology》(IF:10.59)上发表论文。论文通过全面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和动物实验,揭示了血清HBV RNA的来源和生物学特性。更重要的是,在多中心的临床标本验证中,发现血清HBV RNA与核苷类药物治疗乙肝患者的停药后复发有联系,提示血清HBV RNA很可能是探索乙肝治愈的潜在新生物学标记。<br> 生命科学学院邝栋明教授课题组在《Cancer Discovery》(IF:19.8)上发表论文。论文关注在肿瘤微环境对B细胞成熟和功能的调控,率先发现了一群具有滤泡T辅助细胞(TFH)功能但表型独特的TFH-like细胞,并系统研究了这群细胞的产生及其调控B细胞发育、成熟和功能的机制。关于人实体瘤中B细胞亚群和功能的发现为肿瘤免疫研究及相关治疗提供新的思路。<br> 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The Lancet》上发表论文。论文将改变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临床实践,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有望作为复发或转移性鼻咽癌的标准一线化疗方案,写入国际指南。<br>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杨国伟教授研究组在《Nano Energy》(IF:11.55)上发表论文。论文从实验和理论上均证实了非晶过渡金属硼化物纳米材料是一类优异的光解水制氢的助催化剂,而且价格低廉、制备简单,具有重要的商业应用价值。<br> 生命科学学院崔隽教授、黄军就教授和中山医学院王荣福教授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上发表论文。阐明了TRIM14-USP14分子复合物能够通过抑制DNA识别分子cGAS的泛素化修饰,正向调控针对DNA病毒的抗病毒免疫的分子机制;揭示了货物受体p62通过细胞选择性自噬干预抗病毒免疫的新调控模式。<br> 肿瘤防治中心马骏教授团队在《Lancet Oncology》上发表论文。论文首次证实提出的三药联合化疗方案(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简称TPF),对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大型前瞻性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号NCT01245959)有效。<br> 生命科学学院崔隽教授、中山医学院王荣福教授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上发表论文。论文发现了抗病毒免疫中的关键激酶TBK1的一个重要的泛素化调节信号复合物NLRP4-USP38-DTX4/TRIP,通过动态调控TBK1的稳定性,维持抗病毒反应中的免疫平衡。<br> 生命科学学院余世孝教授团队在《Ecology Letters》上在线发表论文。论文阐释了解析物种多样性形成机制。近十年,余世孝教授团队在该刊发表了三篇论文,使我校在该期刊发表论文数居国内榜首(按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单位计)。<br> 物理学院董建文教授团队在《Nature Materials》(IF>38)上发表论文。论文表明,实现有效的拓扑光场调控,将有利于更多基本量子物理问题的实验证实;同时,也为下一代光信息传输和处理,尤其是在光自旋和轨道角动量运用等方面,带来了新的有益启示。<br> 生命科学学院姚楠教授课题组在《The Plant Cell》上发表论文。论文揭示了植物类黏膜蛋白作为植物鞘脂生物合成的负调控因子,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抗环境胁迫中的重要作用。 <br></p>
<p> 自2015年9月体育部成立以来,在学校的高度重视下,各项体育赛事广泛深入开展,今年的校园群体赛事参赛规模达10022人次,创下历史新高;高水平运动队、普通运动队经过几年的厚积薄发,斩获的省赛冠军和全国赛前三名的奖项共计133项,获奖数量及质量均远远超过2015年。<br> 1月,在2015年全国击剑冠军赛总决赛上,我校击剑队在大学生组中夺得男子重剑个人、女子花剑个人、男子佩剑个人三个项目的三枚金牌。<br> 6月21日至26日,在2016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上,中山大学代表队一举拿下品势项目4金3银2铜,创造了中山大学在大学生跆拳道比赛中的最好成绩。<br> 7月16日至21日,在2016年全国大学生武术锦标赛上,中山大学代表队首次参赛并夺得四金一银三铜,以及丙组女子团体第三、男子团体第六的佳绩。<br> 7月17日至24日,在全国大学生定向锦标赛上,我校定向运动队斩获三金二银一铜的佳绩,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br> 8月18日至27日,在全国击剑冠军赛(总决赛)上,我校高水平击剑队最终摘得了大学生组6个单项中的3块金牌和1块银牌。<br> 11月4日至11日,在第22届全国大学生击剑锦标赛上,中山大学击剑队派出花剑、重剑、佩剑三个项目27名运动员参赛,最终斩获4金1银2铜。</p>
<p> “中山大学南海海洋科学考察”首航正式启动,于8月8日启航,总时长40天左右,分为两个航段。首航共设计了10个断面、103个站位,将进行海洋水文、海洋生态环境参数、底质环境参数、浅地层剖面走航或定点、南海边界层高度、气溶胶等方面的测量和研究,覆盖大气科学、物理海洋、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地质等多个学科。<br> 11月7日,教育部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山大学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会。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我校建设6000吨级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项目,符合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项目建设良好的基础条件,项目建设技术成熟、建设投资能够满足需要,可研报告方案先进、合理、可行,一致通过评审。这标志着我校的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项目迈出了关键一步,将正式进入项目实施阶段。</p>
我们共同经历的2016:2016年中山大学十大新闻
0/0
上一个组图
下一个组图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