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均在变革中迎来信息化时代的新气象,医疗领域亦是如此。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此背景下,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为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无限潜力。在科技赋能的时代列车中,发现新质生产力,理解新质生产力,用好新质生产力是行业前进的基本前提。
科技“加持”新方向
在医疗领域,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医疗技术创新、数字技术创新、医疗管理创新三个方面。
一是医疗技术创新,通过研发新的诊断技术和治疗方法,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和治疗效果。二是数字技术创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深度学习,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医疗服务的智能化和精准化。三是医疗管理创新,通过改进医疗管理模式和制度,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医疗生产力的提升。
在眼科医疗领域,由于多数眼部疾病的发病机制不明确,且眼睛与大脑神经相连接,眼病的治疗更为复杂并具有多因素特点,精准诊疗则尤为重要。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在提高眼病诊断准确性、提升医疗服务效率、推动个性化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推动眼科医疗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亦是优质眼科医疗资源实现高效拓展,缓解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的重要工具。
人工智能技术在眼科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代表着眼科医疗服务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快速处理大量眼科影像数据,利用深度学习算法辅助眼科医生进行眼病筛查及诊断,显著提升诊疗效率和准确性。同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能够识别和诊断多种眼底疾病,加速进入多病种诊断时代。挖掘医疗数据中的潜在价值也将进一步推动眼科医学研究的深入,为研究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研发提供条件。
近年来,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为代表的中国眼科力量在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创新和突破,以“科技创新”协同“机制创新”的双轮驱动促进医院新质生产力发展。例如,创立医学人工智能研发及临床应用模式,制定眼病人工智能多项指南;构建全球首个人工智能白内障诊疗云平台,2017年被IEEE Spectrum(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科技纵览》)评选为“影响全球医学界的11大AI事件”;创建全球首个数字面罩,创立眼病诊疗的患者隐私保护技术;研发全球首个婴幼儿视功能智能筛查系统,突破语言前婴幼儿眼病筛查的世界难题;创建智能“三级诊疗”模式,在35家机构应用,完成眼病筛查超过5千万人次。
从“0”到“N”
在科研实践过程中,我国眼科界坚持推动生产力内部要素变革,掌握发展主动权,始终保持关键性技术与颠覆性技术同劳动者及劳动资料的结合,促进技术创新和科学进步,紧跟全球眼健康科技发展趋势,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加大研发投入,突破核心技术,将智能型、精准型的眼科诊疗模式融入传统的经验型诊疗,为致盲性眼病的大规模早期筛查和精准诊疗提供更多可能。
现阶段,中山眼科中心在眼科学与前沿生命科学交叉研究、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前沿技术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已实现一系列从“0”到“1”的突破。同时融合生物医学技术与数字智能技术,做到从“0”到“N”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眼科医疗技术,参与编写青少年近视眼防控指南,修正青光眼预防治疗常规,创建智能诊疗系统,研发自主1类化学新药并成果转化,成功研发眼科手术和辅助平台等,引领全国眼科顶尖临床科研水准,推动我国眼健康事业发展。
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长期以来,中山眼科中心注重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与新质生产力相匹配的人才力量,培养出一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水平人才,承担了一批国自然创新群体、“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重点项目等国家重点重大科技任务,获得11项国家科学技术奖,产出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研究成果。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快人才第一资源与创新第一动力的转化。
中山眼科中心在注重培养更多能够熟练掌握创新技术的应用型医学人才的同时,也充分依托技术力量,畅通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让创新成果带来的新质生产力打破传统曲线,以新兴技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与下沉。
由中山眼科中心凝练提出的青年人才“宝贝计划”也关注“医、教、研、管”四方面能力,注重青年人才能力的组合培养与发展,通过轮岗、挂职学习等方式,打造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新路径,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和动力。
探索新路径
新时代的发展必然是高质量发展。中山眼科中心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凝练提出中山眼科中心高质量发展“123总部署”和“1411具体要求”,锚定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眼科中心这一目标,持续探索培育和发展眼健康医疗新质生产力的科学路径。
一是要通过建设世界一流的眼病诊疗平台,有效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全力整合资源,打造高水平的国际级眼科医学中心,汇聚全球顶尖的医疗人员、研究人员和技术设备,促进眼科领军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助力眼科医学的高速发展。
二是要运用新质生产力的理念和技术,增加优质医疗资源的供给,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疗中心合作,实现共享医疗资源和技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广泛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
三是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并建立科技创新激励和荣誉机制,着重加大对承担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等重点研发任务的医学科技项目的激励力度,同时提高成果转化和应用的效率。
四是加强眼健康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深化人才工作机制创新,构建系统、科学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打造梯队合理的创新型、复合型科技人才团队,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创造活力,让人才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
(作者是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