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5月31日电(通讯员林钊、金凤)5月27日下午,中山大学青年人才培训班(第2期)“我的成长之路”主题班会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举办。校党委书记陈春声、党委副书记国亚萍、党委副书记王帆、副校长郑跃,培训班43名学员参加。主题班会由培训班班长、海洋科学学院赵俊教授主持。
主题班会现场(党委宣传部 吴妍萱 摄)
培训班班长、海洋科学学院赵俊教授主持班会(党委宣传部 吴妍萱 摄)
首先,与会人员一起观看了《心怀“国之大者” 培育卓越人才》的学习风采视频,以活动剪影回顾了自开班以来组织的专题报告、小组研讨、现场教学等培训课程。
7位学员代表作成长经历主题分享(党委宣传部 吴妍萱 摄)
学员们逐一自我介绍后,管理学院汪林教授、附属第五医院何祎副研究员、哲学系(珠海)王轶教授、农学院周潇峰副教授、材料学院司锐教授、生态学院梁敏霞教授、孙逸仙纪念医院许小丁研究员等7位学员代表依次进行了主题分享。汪林教授以《行为管理科学,交叉融合创新》为题,分享了自己将行为科学交叉融合创新与学科发展方向联系起来,推动行为科学研究和教学面向前沿的成长历程。何祎副研究员以《医工交叉深度融合,高端科研仪器国产化》为题,介绍了医工交叉的研究特色,分享了自己从海外留学到回国建组,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努力推进高端科研仪器国产化的工作历程。王轶教授以《昨夜江边春水生》为题,以个人求学和工作经历为例,展现了学科交叉、多元化发展、兼容并包对于青年学者成长的重要意义。周潇峰副教授以《与橘结缘十余载,启航中大展未来》为题,讲述了自己研究柑橘黄龙病的求学历程,强调要把个人兴趣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才能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司锐教授以《投身中大建设光源,科研工程协同发展》为题,介绍了自己围绕光源技术,聚焦服务“大科学装置”的科研历程,以及在推动深圳同步辐射光源的设计与进展中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梁敏霞教授以《寻天地万物共生之法,建绿水青山美丽中国》为题,讲述了将个人研究兴趣服务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需求的成长故事,展现了生态人为学校生态学学科发展无悔付出、持续发力的优秀品质。许小丁研究员以《“理”清兴趣目标、“医”定坚持不懈——理学博士的医学科研之路》为题,分享了自己从理学进入医学的求学历程,以及在医学研究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认定目标后就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座谈交流现场(党委宣传部 吴妍萱 摄)
在座谈交流环节,学员们结合参加本次培训班的收获及自我成长经历,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教师自身建设、推动开展学科交叉融合、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大湾区发展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分享。学习委员、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徐政基副教授分享了本次培训的收获与体会,认为此次培训为来自不同院系、医院的同事们搭建了交流平台,建立了同窗之谊,为今后开展学科交叉与合作,服务国家重大需求创造了契机。肿瘤防治中心郑健研究员表示,本次培训帮助自己深刻了解了学校“文理医工农艺”综合发展的学科建设新格局,强化了使命担当,坚定了立德树人的信念。法学院刘瑛教授表示,培训班为不同学科的老师联合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并就中大涉外法治人才交叉学科培养提出了具体建议。生命科学学院元少春教授认为,学科交叉十分重要和必要,如何推进和实施,要做好有组织的科研,也要做好有组织的顶层设计,努力在学术高原上去创造学术高峰。
出席班会的学校领导结合学员分享情况和个人分管领域工作,与学员们进行了充分交流。
国亚萍副书记勉励大家要以此次培训作为新起点,珍惜机会,努力学习,在今后工作中坚持“学习永远在路上”。同时,本班大部分学员都是党员,还有部分担任党支部书记,更要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牢记“国之大者”,不忘初心使命,践行立德树人,为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王帆副书记表示,学员们已完成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从老师医生身份到学生身份、从个人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的“三个转变”,并勉励学员们不负学校党委的培养,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和实际行动,努力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大成绩。
郑跃副校长从自身的专业选择出发,鼓励学员们把有限生命投入到最有意义的事情上,既要脚踏实地,又要有远大抱负、有理想追求,勇于突破,敢于尝试探索不一样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从“走着看”到“走下去”,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康庄大道。
党委组织部部长杨晓萌表示,培训班是打通人才干部一体化培养的重要举措。她勉励学员们认真参加学习培训,要有主人翁意识,有家国情怀,有对理想事业更高的追求,努力做一名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青年人才。
陈春声书记作总结讲话(党委宣传部 吴妍萱 摄)
陈春声书记作总结讲话。他表示,学校党委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和干部的培养培育工作。学校党校举办青年人才培训班,为来自不同校园、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青年人才提供了一同学习、共同研讨、深入了解的宝贵机会,让青年人才对学校事业发展、政策举措、文化建设等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增强了对大学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通过学习培训彼此间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他借此机会,对青年人才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三力”,一辈子走正道做大事。青年人才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把握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勇于斗争、善于斗争。同时,要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立大志,做大事,要把一件事从头做到尾,做到最好。二要不忘职责使命,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堪当重任的时代新人。各位学员奋战在教学科研或健康卫生第一线,肩负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使命,要将责任和使命内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三要心怀“国之大者”,立足学术前沿,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要扎根中国大地,站在学术研究最前沿,做好基础研究,激发原始创新,融合学科交叉,攻关“卡脖子”技术,不断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大湾区建设发展需要。四要努力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卓越,终身追求做大先生之鸿鹄志向。要有立大志的勇气和胆量,要以做大先生为终身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站在推动人类发展的高度,努力追求出思想、创成果,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推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中大力量。
主题班会参会人员合影(来源:党委组织部)
文稿终审:党委组织部 杨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