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陈春声
陈春声书记寄语毕业生(党委宣传部 王佳鸿 摄)
同学们、老师们,各位来宾: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2020届专场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我和在座的同学的心情一样,喜悦的同时,也有一些感慨。三年前,因为疫情的原因,大家以“云毕业典礼”的方式,相互道别。那时,学校就和同学们约定,等疫情过后,再邀请各位返校参加一次线下举办的毕业典礼。时别三载,重聚康园。值此99周年校庆之际,我代表学校党委,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祝贺!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更何况是三年,相信同学们过去三年间一定有很多收获,在学业和工作上一定有长足的进步。大家有可喜的收获,学校也有不俗的发展。明天,中山大学又添新岁,相信与在座的各位一样,学校和大家未来一定宏图大展。
99年的光辉历程凝聚着一代代中大人的智慧和汗水。中山大学始终秉持振兴中华、建设中国的志业追求,始终和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我们学校汇聚众多名师大家,培育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相信大家离开学校,仍然会感怀我们这所学校优良的革命传统、鲜亮的红色基因和卓越的品格追求。
同学们在中山大学求学奋进的历程,让每位学子都烙上了“中大人”的印记,中大的文化基因流淌在诸位的血液中,沉淀在你们的骨子里。我知道,在座各位同学有的继续在本校深造,有的选择在外校求学,还有的走向工作岗位,但大家无论身处何方,“中大人”的身份都不会变。作为一名老师,我在这里谈三点希望,与诸位共勉。
第一,立大志,明大德,永葆中大人爱国奋斗的“底色”。中山大学是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亲手创办,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参加了这所学校的筹建,一代代中大人把爱国情、报国志融入不懈奋斗的实际行动中,始终与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紧密相连,这种爱国奋斗的精神铸就了中大百年光荣的办学传统,也成为中大人最为鲜亮的“底色”。孙中山先生说过:“立志是读书人最要紧的一件事。”希望同学们胸怀大志,自觉传承和弘扬为国为民的红色传统,时刻心怀“国之大者”,把报效国家、造福社会作为我们谋事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干实事,做大事,彰显中大人实干笃行的“本色”。真正的“大事”不为显赫一时,而是造福于民。中山先生教导我们:“无论那一件事,只要从头至尾,彻底做成功,便是大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平凡的岗位上,坚持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做成,也就是做“大事”。我校岭南学院2020届硕士研究生向婧利同学,毕业后考取湖北选调生,2020年到湖北省恩施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现为恩施州发改委驻巴东县野三关镇花栎树村尖刀班成员。深入基层以来,她入户解决学生辍学问题,耐心开导学生重返校园,她走访慰问老党员,听取基层党组织建设意见。为了加强宣传工作,她主动申请了村委会微信公众号,承担起建设、运营微信公众号的工作,发布党史党建知识、供水管护信息、防范诈骗宣传等内容。谈到工作体会时,她说:“在基层,我看到了很多共产党员的担当奉献,通过大家一起努力,老乡们的日子越过越好。”在基层一线锻炼成长的中大校友和在读学子还有很多,他们立足自己的岗位,从小事做起,从实事做起,让青春在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中发光发热,实现自我。
第三,顾大局,担大任,淬炼中大人担当奉献的“成色”。顾大局讲奉献不是一句空话,越是危难时刻,越显责任担当。2020年1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山大学第一时间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组织512名精锐医护人员驰援湖北武汉,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2020年8个多月的时间里,中大附属医院广大医务人员始终冲锋在前,奋战在国内外疫情防控第一线,全校师生同舟共济、担当奉献,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作出了贡献。大疫三年,各附属医院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胸怀大局、勇于担当,诊治患者、接管方舱,完成地方政府下达的许多急难险重任务,创造性地调整急重症病人救治格局,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艰难严峻考验。我们期待岁月静好,但现实生活免不了要风雨兼程,遇到困难和危机的时候,一定要有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在关键时刻要站得出来,在危难关头要顶得上去,用担当作为淬炼奉献精神。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新时代为广大青年施展才华、实现梦想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舞台,希望同学们自觉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在勇于担当中砥砺奋进,在善于作为中成长成才,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借此机会,我也再次对在座的同学和广大校友发出诚挚的邀请,明年在中山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期待大家相聚康乐园,共庆母校世纪华诞,携手开启中山大学的下一个百年华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