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山大学海洋科技和装备成果亮相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稿件来源:大气科学学院、科学研究院 编辑:王冬梅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3-11-28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翟子歌、曹宁)11月23-25日,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区)举行,中山大学作为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会员单位之一,应邀参加深海资源勘探开发与保护科技装备展。


2023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会场

大气科学学院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参展工作人员合影

大气科学学院联合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海洋科学学院、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召开专题工作会议,由海洋科学考察中心牵头组织参展工作,重点推介展示我校海洋学科的特色科研项目及重大海洋装备成果。在装备方面,以“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珠海琴”深海养殖平台为重点,展示三大平台的先进性能;在特色科研项目方面,展示了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部分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中山大学”号科考船16米长柱状沉积物取样及其研究进展。生动、丰富的图文、模型素材向公众展示中山大学向海求索、经略海洋的伟大魄力和坚定决心。

“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模型

“中山大学极地”号破冰科考船模型

“珠海琴”深海养殖平台模型

“中山大学”号科考船16米长柱状沉积物取样介绍展板

展会期间,众多参展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单位前来中山大学展区交流咨询,如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副理事长刘峰、自然资源部北海局原副局长朱德洲等专家领导。在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院长李整林教授、海洋科学考察中心探测技术总工程师崔运璐的现场指导下,海洋科学考察中心、极地研究中心组成专业解说团队,为看展专家们提供了热情的讲解。经过参观交流,专家们了解相关科考平台的建设情况、船舶与装备技术状况、航次执行情况,重点围绕“中山大学”号、“中山大学极地”号的科考合作、航次共享、科普共建,“珠海琴”养殖平台的设计开发,先进水下设备在极地海洋科考中的研发应用等开展洽谈合作。与此同时,各参展单位之间进行了充分的信息交流,分享了先进经验,探讨了下一步合作的机会。

探测技术总工程师崔运璐为来访嘉宾进行介绍

与来访嘉宾交流

为来访嘉宾介绍极地中心

为来访嘉宾介绍“中山大学”号基本参数

本届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在展览面积、参展单位、国际交流、专业论坛等各个方面均远超往届,是中国海洋发展成果的一次盛会,中山大学本次参展向公众展示我校涉海学科的发展成效与科研实力,自有船舶的优势亮点和科学家团队实力,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同时,有效吸引了众多潜在客户深入对接,促成合作,拓展船舶对外科考业务,推动学校海洋科考事业迈向新阶段。

学校科学研究院对本次参展提供专项经费资助,各参展单位同心协力、积极参展,让中山大学涉海学科在2023届海博会备受瞩目、收获丰富。未来,各涉海学科将在学校“建设国际高水平的海洋学科群,服务海洋强国战略需求”的战略指导下,不断提高海洋科考水平,打造一流科考实习船队、建设一流公共科考平台,培养海洋学科人才,逐梦海天,向海图强!

部分参展工作人员合影

文稿终审:大气科学学院 郑慧

科学研究院 程晓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