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山大学师生热议全国“两会”教育话题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党委学生工作部 编辑:卢旖维 审核:孙耀斌 发布日期:2024-03-12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蒋静)中山大学师生密切关注全国“两会”教育话题,对教育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师生们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积极投身建设教育强国的伟大实践,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也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今年的“两会”格外举世瞩目。今年是我在政协履职的第二年,再次步入人民大会堂,我心潮澎湃,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氛围中,我与近2900名代表听取了李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这份报告问需于民,接地气的同时还让人觉得有底气、有力量,是一份高举旗帜、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报告。在报告中,我不仅看到了“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的实干精神,还发现“新质生产力”作为核心关键词贯穿其中。作为一名泌尿外科医生,近年来,我深切感受到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融入到医学领域,以Sora、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为辅助诊断、影像诊断、个性化治疗等领域带来新的变革。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未来,我将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自主创新,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加速与医药创新深度融合,为建设健康中国、科技创新强国而奋楫向前。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教授、副书记兼副院长、中山大学医学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常委、台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 许可慰

致公党在近百年的奋斗征程中,始终不渝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秉持“致力为公、侨海报国”的优良传统和崇高使命,不断加强“做好侨海大文章”能力建设。作为致公党员,希望能在侨务工作中助力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量,国家极为重视。履职期间,我关注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研究背景展开调研,在“两会”上提出关于利用体制优势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大数据、促进人工智能在健康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希望能在国家构建相关医疗数据库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为人工智能技术在临床医疗领域的应用,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助力。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心脏外科主任,全国人大代表,致公党中央委员、致公党广东省委副主委、致公党中山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 吴钟凯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过去的成绩,更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学习报告,我深刻感受到了政府在面对复杂经济形势时的担当与智慧。尤其是报告中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部分,不仅强调了教育和科技在国家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也为我们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教育的进步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远发展,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感自豪,同时也更加期待未来的美好生活。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我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力量。在日常工作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同时,我也期待政府能够继续加大改革力度,推动科教兴国再上新台阶。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广东省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委员、民盟中山大学南总支主委 梁玉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中山大学的专家教授,我将在科技创新创业中带领团队积极探索、培养国家医学栋梁人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体现了祖国对海外华侨华人的关心爱护,也激励海外华侨华人继续积极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作为一名侨务工作者,我将发挥自身优势,团结侨联侨胞画好最大同心圆,夯实“地方侨联+高校侨联+校友会”的工作,扎实推进建设高校侨联联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教授、副院长,广东省人大代表,中国侨联常委、中山大学侨联主席 陈燕铭

我认真学习了政府工作报告,充分感受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来之不易的伟大成就,鼓舞人心、倍感振奋。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为今后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让我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新质生产力是报告里的一个关键词,在我看来,高等教育与新质生产力密不可分,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因此,我深感责任重大。我将坚持立德树人,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努力探索生物医学工程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质量,为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教授、院长助理 刘杰

热烈祝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十四届全国政协二次会议在北京胜利召开!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未来我国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国家要富强、人民要幸福、民族要复兴,实现这些宏伟目标,教育是根本、科技是保障。全社会要全心培养青少年使其全面发展,具备高尚情操和远大理想;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制度和环境,使科技人才能更专心专注于创新创造。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我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为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政协委员、民建中山大学基层委员会主委 夏俐

听完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感受到国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正稳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且取得了一系列非凡的成就。报告提出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高校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汇合点,高校是开展高水平创新研究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最重要的阵地,作为大学老师及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也深感历史使命在肩,接下来将以实际行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山大学全面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教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成长为中心培养创新型人才;以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为指导开展科学研究;以面向生命健康和经济主战场,推动生物医药的发展。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教授、九三学社中山大学第二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邓艳红

早春三月,中国“两会”时间开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强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备受鼓舞,更深感责任重大。高等院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枢纽,肩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以“教育家精神”涵养个人素养和师德师魂,牢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为师之道,坚守育人初心,修炼育己境界,躬耕三尺讲台,厚植服务人民之情,常怀至诚报国之心,以兴邦为任、以创新为动力,以高水平科研成果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助力学生们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栋梁之才,以实际行动投身教育强国的实践。

——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王岫庐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国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取得很大成绩:义务教育财政补助力度不断加大,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不断加强,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费惠及1100多万学生。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对于完成2024年的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我们充满信心。高等院校在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以及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方面,肩负重任,使命光荣。作为高等院校的民主党派教师,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会”精神,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做出更大贡献。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广东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广东省委会委员、致公党中山大学基层委员会副主委 辛宇

备受瞩目的两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李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十分振奋人心。报告明确了国家在2024年将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从教育体系建设、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等方面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作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的一名教师,深感国家教育改革成就的来之不易,也更加坚定未来教育发展的信心。我将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高质量发展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地理学的学科特色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求进一步做好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遥感与地理信息工程系主任,民进中山大学总支会员 陈逸敏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乡村的全面振兴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高校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和农业强国的广阔舞台上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作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的一线挂职干部,我们一是要抓好人才培养,将乡村实践打造成立德树人大课堂,持续优化乡村人才培养体系,以高素质人才队伍助力凤庆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二是要发挥科技创新力量,根据滇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一流大学的科研优势和人才优势,赋能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全新动能,为高质量发展贡献教育力量。

——中山大学产业集团副处级干部、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挂职) 郭瑞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5日上午在北京如期召开,这是一个民主团结求实奋进的大会,李强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让世界再次见证中国发展的勃勃生机。

作为新时代生命科学的青年学子,我们怀揣着对生命奥秘的执着探求与热爱,立志为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练就卓尔出众的才能本领,紧紧抓住学习的黄金期,通过刻苦努力,不断拓宽知识领域、丰富知识储备、改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层次,主动适应时代发展大势。我坚信,只要心怀信念,坚定前行,终将能够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健康事业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 第二十七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 刘雨萱

近年来,国家在教育领域的改革发展成就备受赞誉,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基础支撑的务实举措取得显著成效。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体现了国家对教育全面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懈追求。作为一名新时代澳门青年,我有幸在粤港澳大湾区接受高等教育,学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提升我们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学院依托“卓越学生行动计划”,培养能够引领未来的卓越管理人才。接下来,我要在实际行动中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利用好学校提供的广阔平台与丰富资源,认真学习,打好专业基础,为大湾区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2021级本科生 高梓谦(中国澳门)

李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我将始终牢记职责使命,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与个人学习生活实际相融合,不断加强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本领,为构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法治中国而矢志奋斗。

——中山大学法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土家族 第二十七期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研修班学员 秦康豪

文稿终审:黄艳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