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胡晓丹)7月26日,年近60岁的维吾尔族大妈阿孜姑(化名)在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简称“喀地一院”)的泌尿外科病房,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原来,她和她的“远程”主刀医生林天歆教授终于见上面了。“原本我已经放弃了,感谢您,广东医生,重新给了我生活的希望”,阿孜姑一边紧握着林天歆教授的手,一边动情地说道。
7月26日,林天歆(右二)在喀地一院看望阿孜姑
此前,7月23日,由中山大学校长助理、附属第五医院院长、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林天歆教授在广东主刀,联动新疆喀地一院泌尿团队,跨越5000多公里,成功开展了一台5G远程国产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左侧肾盂输尿管成形术,为阿孜姑解除了缠身数月的病痛。在边疆地区,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正在得到更多的“广东答案”“中大答案”。
心系新疆,跨越千里守护边疆百姓健康
“让南疆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是林天歆一直以来的愿望。自2019年11月担任广东省“组团式”医疗援疆队长,挂职喀地一院院长,直到2021年7月援疆任务结束返粤,林天歆始终关心关注新疆医疗事业发展,还有边疆各族群众的健康需求。
今年3月,在中山大学的支持下,由林天歆教授发起,联动粤喀两地泌尿医生,率先开展了5G技术支持下的远程机器人泌尿外科手术项目。通过积极筹措,一台国产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在今年7月初,跨越了5000多公里,从广东一路“奔波”到喀什,正式入驻喀地一院,让该院成为了区域内少数拥有手术机器人的医院。
“外科手术技术发展很快,全国尤其是医疗资源集聚区,大多进入微创腔镜机器人手术阶段,但我们这里资源有限,机器人手术新技术还没办法普及,但外科患者需求又很大,很多患者就会选择跑到乌鲁木齐去看病做手术。”喀地一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加素尔·巴吐尔说道,“但林天歆教授团队带来的新技术,这台国产手术机器人的进驻,将极大改变这一现状!”
与传统手术相比,机器人辅助手术不仅能提高手术精准性和稳定性,还能有效减小手术创口、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实现了更高程度的微创化,是目前外科手术的发展趋势。
“虽然跨越5000公里,但就像在病人床旁手术一样。”林天歆回忆,手术当天,他坐在机器人操控台前,看着手术显示器实时画面实施手术,在5G信号加持下几乎感觉不到延迟。据悉,阿孜姑这场手术历时1个多小时,术中出血不到10毫升。术后第二天,患者已能下床活动,恢复十分良好。
林天歆在广东远程开展手术
喀地一院党委书记吴源泉表示,近年来,依托广东还有中山大学的援疆力量,喀什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巨大发展,本次粤喀5G远程机器人泌尿手术的成功实施,又是一次里程碑式突破,为南疆患者带来了更加安全、高效的手术选择。
早在援疆时,林天歆在推进喀地一院发展上,通过引进新理念,开展新技术100多项,创新实施多学科诊疗模式等多措并举,推动当地转诊率从4.8%下降到0.97%,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从50%提高到98%,并带领医院两度抗疫,成为南疆唯一定点救治医院,并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试点项目,成为南疆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在泌尿外科建设上,以其作为学科建设试点,进行病区资源重组,设立亚专业,人尽其才,指导带教开展一系列泌尿外科复杂疑难手术,开创多个地区首例,同时牵头指导成立喀什地区医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极大提升学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及学界影响力,更好地为广大群众健康服务。
科技赋能,创新医疗人才培养援疆模式
这场跨越5000公里的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得益于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来源于科技赋能。这也是林天歆援疆返粤后,一直在思考探索的问题,希望通过科技赋能医疗援疆,以科技连接延伸援疆,打破时空枷锁,加强本土医疗骨干人才的培养,真正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深刻性转变。
谈到国产机器人,林天歆表示,“机器人有裸眼3D视野、灵活的内镜腕等,在复杂肿瘤切除及重建手术中有很大优势。”但我国手术机器人长期以来依赖进口,患者做机器人手术要多花3万多元,于是他和导师黄健教授决定带领团队与技术单位合作,参与研发国产机器人,希望的是能减轻患者负担,同时也是打破国外技术的长期垄断。
在他们的努力下,成功攻克了主从双向映射控制、仿生关节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出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系统和国内首款单臂单孔机器人,在图像延时、操作范围、手术导航等诸多方面达国际领先。这一成果,也是林天歆获得2023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该手术机器人已落地应用,已装机47家医院,完成了1200余台手术。与此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这款手术机器人已获阿联酋医疗器械进口批准,正逐步走向全球。
依托该国产手术机器人新技术,林天歆决定立足新疆,推动开展祖国西部乃至“一带一路”的外科骨干人才培训培养。在援疆任务结束后,林天歆即签约喀地一院、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简称“新医大五附院”)的专家工作室,长期以师带徒、团队带团队的形式,带教培养新疆本土泌尿外科人才。
在林天歆开展喀什地区第一例粤喀5G远程机器人泌尿手术之前,林天歆已派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系肿瘤专科主任董文教授,前往喀什与喀地一院泌尿外科团队成功开展了地区首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等数台手术,并围绕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患者管理等方面,全方位对当地团队进行了详细培训与指导。
喀地一院手术现场
而在手术中,林天歆一边远程“操刀”,一边与喀什医护团队进行深入交流,对手术机器人的操作,术中每个技术细节都进行详细讲解,在远距离实现“手把手”教学,让培养不受时空限制,变得更随时随地,也让更多专家教授能参与进来。
林天歆表示,后续还将派驻团队成员,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泌尿外科常务副主任何旺教授,国家优青陈旭教授与陈长昊教授等一批骨干,参与到该项目中,在远程手术、远程教学示范、远程手术指导等方面进行深度探索,开展“大组团”医疗人才培养工作,打造医疗援疆新模式。
以加素尔·巴吐尔为例,他正是林天歆在援疆期间所带教的徒弟。数年期间,他已从一名青年医生成长为喀地一院骨干人才,任职泌尿外科副主任,兼任科研科副科长,几乎掌握了泌尿外科各类手术,还入选了新疆天山英才医药卫生高层次人才项目。由个人成长缩影,到人才队伍建设,林天歆始终认为,这是医疗援疆的真正内涵,只有培养出了在地化人才,才是当地事业永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走出国门,服务“一带一路”医疗合作战略
医疗卫生作为最关乎民生,也是打通民心的重要桥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林天歆一直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将优质的“中山医”医疗资源扩容辐射,让更多人共享高质量医疗健康服务。
从新疆走向“一带一路”,林天歆立足喀地一院、新医大五附院两家医院,积极向周边中亚国家开展国际医疗合作交流。希望通过加强国际间的医学人才交流、交往、培养,先进技术和经验做法的传授,让中亚各国人民能共享优质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技术,共同为建设健康丝绸之路作出贡献。
就在完成粤喀首例远程机器人手术当天下午,林天歆随即赶赴乌鲁木齐,在7月24日凌晨与新医大五附院团队一同搭乘航班前往塔吉克斯坦,开展了为期三天的医疗合作交流活动。期间,团队到访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泌尿临床中心(医院)等单位交流,推进“一带一路”(塔吉克斯坦)泌尿微创技术培训中心筹备工作,还开展了学术讲座,参与手术指导,在交流中进一步增强了两国双方了解,为一同打造健康共同体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
2023年4月,喀什地区建立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一带一路”(喀什)微创技术培训中心,并举办第一期西部微创技术学习班
而在此前,林天歆在喀什时已经创建了南疆腹腔镜微创技术培训中心,面向全疆及中亚开放,多次举办学习班,培养带教一大批疆内外泌尿外科骨干医师,在去年4月,由他倡议,还在喀什地区建立了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一带一路”(喀什)微创技术培训中心。下一步,林天歆还计划成立“一带一路”5G远程手术机器人培训基地。在未来,希望以基地中心为根据地,更好地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医疗人才培养及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值百年校庆之际,中大援疆人始终步履不辍,用积极行动献礼校庆,为推动区域和谐均衡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文稿终审:古小红、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