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韦卓勋)7月27日,化学“101计划”建设推进会在北京召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处侯永峰一级调研员,专家组指导专家高松院士、郑兰荪院士、张希院士、周其林院士、谭蔚泓院士、彭笑刚教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泽副总编辑、阳化冰副总编辑,各核心课程负责人及课程组核心成员,30所化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获批高校的相关院系领导代表,出版社相关代表等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加会议。会议开幕式和报告环节由中山大学教务部主任陈省平主持。
化学“101计划”建设推进会现场
计划牵头人高松院士对参加本次会议的专家、老师、代表们表示欢迎和感谢。他通报了化学“101计划”的整体建设进展情况,并系统介绍化学“101计划”的改革思路、核心课程体系内容和进展,希望各位专家和高校代表,围绕化学“101计划”的重点任务和目标进行深入讨论,凝聚化学“101计划”改革理念共识,扎实推进下一步化学“101计划”建设工作提速、保质、增效。
高松院士介绍化学“101计划”整体情况
随后,北京大学杨娟副教授、厦门大学朱亚先教授、复旦大学张丹维教授、湖南大学蒋健晖教授、浙江大学彭笑刚教授、武汉大学张庆丰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世勇教授、清华大学刘磊教授、南京大学张剑荣教授、中山大学苏成勇教授、厦门大学陈嘉嘉教授、北京大学王初教授等12位核心课程负责人或代表依次系统介绍了《普通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基础化学实验》《合成化学实验》《化学测量学实验》《化学生物学实验》的改革思路、核心课程体系内容和进展等情况。
核心课程负责人或代表介绍课程建设情况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科教育处侯永峰一级调研员就上午的报告进行了总结发言,并传达了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他表示,进度是最基本要求,化学“101计划”总体进展良好,少数课程进度相对慢些,要紧盯进度,倒排工期,挂图作战,责任到人;其次,系列精品教材是今年工作的重点,各教材之间要加强统筹,厘清边界,相互关联,风格统一,并发挥主编和指导专家作用,把好教材质量关;最后,要厘清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做好课程知识图谱的区分和融合,结合教学目标中能力培养要求打造能力图谱,并考虑培养学生使用AI工具的能力。此外,还要求出版社做好人员保障、经费保障和条件保障,集中力量来保证“101计划”系列教材的高质量编辑和出版,为人工智能赋能教材建设提供条件支撑。
侯永峰一级调研员讲话
下午的会议主要针对化学“101计划”的数智化建设和化学“101计划”的重点工作建设,包括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与教案建设与试用、核心师资团队建设、实践平台及实践项目建设等,进行了交流讨论。化学“101计划”数智化建设环节由高松院士主持,重点工作建设环节由张希院士主持。
高松院士与参会人员回顾了教育部下达的各项任务要求和时间节点,介绍了化学“101计划”本年度四项重点工作。随后,高等教育出版社张泽副总编辑围绕“大模型技术在教育出版中的实践探索”作主题报告,介绍了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数字化建设和AI赋能教育方面的工作和探索。与会的专家和代表们就知识图谱、能力图谱和数字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教学研一体化平台、AI赋能化学等进行了研讨。
专家组专家发言
会议讨论现场
高松院士在总结发言中再次感谢了专家组、课程负责人、参建高校的大力支持和老师们的积极参与,充分肯定了化学“101计划”一年多来的建设成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教材建设是今年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严格按既定时间节点和质量要求提交系列教材样书;二是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建设方面要抓住基础,抓住核心,少做加法,多做减法;三是希望各高校能大力支持和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核心师资团队建设活动,支持化学“101计划”系列教材教案在有条件的高校教学实践中先行先试,并及时根据师生使用反馈意见动态优化和完善。
与会人员合影
文稿终审:陈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