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讯(通讯员 蒋静)8月15日,我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广州校区南校园中山楼专题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校党委书记陈春声主持,中心组成员结合会前学习情况,联系工作实际进行集中学习研讨。
学习现场(党委宣传部 肖遥摄)
国际金融学院党委书记王彩萍教授作辅导报告(党委宣传部 肖遥摄)
首先,国际金融学院党委书记王彩萍教授作“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辅导报告。报告阐释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独特定位及思想引领作用,紧密围绕原文、结合实践需求从“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主体活力”“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进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三个方面深入解读。
陈春声书记以“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主题发言(党委宣传部 肖遥摄)
随后,陈春声书记以“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主题发言。他谈了三点学习体会:一是要深刻认识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与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结合起来,深刻理解全会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和举措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做到“两个维护”,更加坚定自觉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二是要以钉钉子精神紧抓改革落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师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三个方面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三是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中大力量。自觉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在自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方面不懈努力,努力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高松校长以“深刻领会全会精神 勇担教育强国使命”作主题发言(党委宣传部 肖遥摄)
高松校长以“深刻领会全会精神 勇担教育强国使命”作主题发言。他谈了三点学习体会:一是积极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继续稳步推进学部制改革、人事制度改革、评价制度改革等系列措施,全面优化提升育人环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二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引领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加强基础学科的教育、促进交叉培养,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实践创新的能力;深化研究生分类培养改革,践行“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双重使命;加强综合性、基础性、交叉性学科平台建设,鼓励学生尽早接触和开展前沿科学与未来技术研究。三是在百年新起点上,学校凝心聚力“再出发”,要奋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担当作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自觉履行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培养一代又一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肖海鹏常务副校长结合学校对外合作与交流工作,持续统筹做好“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篇大文章谈学习体会。他表示,学校当前已与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290所高校、科研机构和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要进一步推进高水平教育开放,提升教育国际影响力。我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在广州、珠海、深圳三地办学,立足湾区,服务国家,面向世界是我校重要使命和发展战略。除了与国(境)外高校以及科研机构深化合作与交流,学校还要充分发挥医科优势,在援外医疗中践行“白衣外交官”光荣使命,为强国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清华常务副校长结合分管工作,谈了两点体会。一是要主动把准时代脉动,迎接科技革命浪潮,瞄准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与时俱进优化调整学科布局、做好学科规划。以服务国家战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进一步完善学科布局,作出前瞻性的学科规划。依托学部加快高水平学科群建设、促进学科交叉融合,通过高水平学科群培养创新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健全校园安全体系,做好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工作。突出实战实用鲜明导向,继续在校园安全领域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上下功夫。抓住时间节点,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校园。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中山大学监察专员刁振强谈了三点学习体会。一是要深刻把握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要深刻把握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为学校落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推进新征程学校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工作再聚焦、措施再用力,以高质量监督执纪执法推动三中全会精神在学校贯彻落实。
刘济科副校长结合学习内容与分管工作,重点围绕深化育人模式改革,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谈了三点体会。 一是要强化价值引领,始终坚持正确育人方向。继续优化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切实推进思政课课堂教学改革创新,抓好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大思政课”建设成效。二是持续加强基础,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优化培养路径,夯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畅通拔尖创新人才成长通道。三是着力促进交叉,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杨东华副校长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不断增强大后勤管理队伍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师生、防范化解风险的本领,把改革推向前进。一要全面掌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主线,找准学校大后勤领域各项工作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二要全面掌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推动学校大后勤各项工作的改革创新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三要全面掌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坚持系统观念,紧密结合大后勤工作实际做好系统谋划,在学校后勤保障领域形成改革创新的合力。
王帆副书记围绕发挥综合性大学学科优势,构建更有效率的国际传播体系谈学习体会。他表示,开展国际传播一直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国际化的办学格局、国际传播机构的建设、各类高层次的外事活动的举办等,为学校开展国际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校今后一段时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向国际社会展现新时代中山大学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中大模式、中大力量和中大担当。以学校百年校庆为契机,加强国际传播人才队伍建设和国际传播宣传阵地网络建设,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工作体系。
郑跃副校长表示要以钉钉子精神深入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为学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完善科技管理体制,保障科技体制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二是坚持“四个面向”,强化科技支撑高质量发展、保障高水平安全的制度保障。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开展多维度的“交叉融合学科”科研合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创新活力。营造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深化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激发人才第一资源活力动力。
谢湜副校长围绕深化科技、文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谈学习体会。他表示,要围绕建构哲学社会科学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勇担文化使命,加快新文科建设。在“促进学科交叉,聚焦重大问题研究”“布局多学科平台,做强优势研究领域”“坚持全球视野,服务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三方面下功夫。深入贯彻国家人事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做好师资队伍总体发展规划,继续加大海外引才力度,强化青年人才培育,逐步建立激发创新活力、管理规范有效、保障激励兼顾的薪酬制度。
张琪副书记围绕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更好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谈学习体会。她表示要加强学生思想引领,深化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五育并举”,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强化举措、精准施策,持续做好2024届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稳步推进2025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健全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全面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常态化开展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和师德警示教育,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突出教育教学实绩,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党委组织部杨晓萌部长表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聚焦“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有效路径,为学校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服务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将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推动学习成效转化为推进学校发展的实际行动。着力做好干部选育管用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统筹谋划。不断增强学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统筹推进各级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团结和支持各方面人才为高等教育事业建功立业。
最后,陈春声书记在总结发言时指出,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全校上下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全会精神深入人心。紧密结合工作实际,齐心协力抓好《决定》贯彻落实,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凝聚共识、坚定信心、激发斗志,在百年新征程上奋发有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篇章。
文稿终审: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