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程子璇)9月18日上午,大气科学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开展了2024年9月的组织生活。学校党委书记陈春声教授,珠海校区综合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漆小萍,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学院党委书记郑慧、学院副院长于卫东教授、海洋科学考察中心党支部书记杨清华教授、学院党委副书记游顺勇、相关学院有参加“中山大学”号航次经历的学生党员代表参加了此次组织生活,会议由党支部书记黄颖婕主持。
研究生第一党支部组织生活
本次组织生活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上举行,聚焦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重要部署,结合学院实际和特色,探讨发挥大科学装置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助推海洋强国建设的举措。
于卫东教授作《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前沿科学研究为抓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辅导报告,介绍海洋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海洋科学与人才和科技的关系。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抓住联合国海洋科学十年计划这一重要机遇,加强国际合作,以高水平人才培养和前沿科学研究为抓手用好“中山大学”号,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于卫东教授作辅导报告
结合此次组织生活的主题,大气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黄丽璇、海洋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晓东和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刘艳作为参航学生代表分享了他们的参航经历,强调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性,展现了“中山大学”号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
支部党员林永成同学介绍了自己在极地领域开展研究学习的经历。他提到,极地科研有助于科技创新,也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广阔平台。支部低碳志愿服务队队长邓楚莹同学分享了她在低碳志愿服务中的经验,认为“中山大学”号为学生提供学以致用的平台,有效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随后,与会师生交流了学习心得体会。支部党员纷纷表示作为大气科学专业的学生,应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和平台,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积极参与海洋和气象科学的研究,为海洋强国战略和科技创新做出青年学生的贡献。董文杰院长谈到,学院将充分发挥“中山大学”号科考船平台支撑作用,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漆小萍主任指出,海洋学科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参与海洋科考是家国情怀、理想抱负的生动诠释。郑慧书记表示学院将在学校支持下管好用好“中山大学”号科考船,不负“国之重器”的重要使命。
陈春声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本次组织生活的主题内容,并与同学们分享三点体会与期望。一是要结合学校实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学作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龙头,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策源地,在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中有明显的禀赋优势。学校充分发挥“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等大科学装置的战略科技力量,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勇担使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二是要把握重大战略机遇,加快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和促进学生成长成才。9月9日至10日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擘画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宏伟蓝图,是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落实。站在百年征程新起点上,中山大学将把握国家战略发展机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培养能应对未来挑战的创新型人才。三是要自觉肩负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同学们要珍惜当下学习条件,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发展,担当时代责任、矢志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中贡献青春力量。
陈春声书记与大气科学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合影
本次组织生活在“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这个“海上移动科研平台”“海上移动育人基地”上,通过对海洋学科群前沿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分享,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关于科技、教育、人才的相关内容。未来,支部党员们将继续秉持科学严谨的态度,深化理论学习,强化实践应用,积极参与学科研究,以实际行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海洋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文稿终审: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