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林嘉欣)世纪中大,山高水长。2024年11月12日下午,“百年中大,继往开来”创新发展论坛信息学部分论坛在广州校区东校园举办。
论坛以“电子信息类学科建设与融合发展”为主题,特邀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原校长、复旦大学原校长许宁生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黄维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校长毛军发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德沛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郭爱克教授出席,共同研讨在人工智能时代下电子信息类学科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交流电子信息类学科融合发展的路径。
中山大学副校长刘济科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刘济科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为新起点新征程上学校建设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学校紧紧围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十四五”时期取得了长足发展。期待通过本次论坛,营造良好的学科建设讨论氛围,深化信息学科之间、信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描绘好学校和学科的“十五五”发展蓝图,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书写中山大学新百年的华丽篇章。
副校长刘济科教授致开幕辞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黄维教授以“铸就新质生产力,造柔性电子强省”为题作主旨报告。黄维院士从颠覆性创新定义国家未来出发,介绍了当前及未来柔性电子的研究领域、全球战略布局和实际应用,并深入阐述了柔性电子对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他鼓励师生关注颠覆性技术发展方向,以颠覆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助推发展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
黄维院士作“铸就新质生产力,造柔性电子强省”主旨报告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德沛教授以“关于后E级计算机的一点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钱德沛院士首先简要回顾我国高性能计算发展的历史,在分析后E级计算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指出后E级计算发展需要重视的若干问题。他展望,算力作为核心生产要素,能通过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助力社会生产力变革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钱德沛院士作“关于后E级计算机的一点思考”主旨报告
主旨报告后,计算机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微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软件工程学院、集成电路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柔性电子学院等学院负责人分别作学科建设报告,院士学者对中山大学电子信息类学科下一步建设的重点方向和建设要点进行了多方位的指导,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会议现场
在中山大学百年新征程的起点上,本次论坛不仅为师生带来了信息科技前沿的研究分享,也助力信息学部各学院启动谋划“十五五”学科发展规划,为推动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
文稿终审:邓少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