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培养造就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中大教师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

稿件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2-04-30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4月30日电(通讯员杨敬宇、宋扬)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鲜明论述了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的深厚内涵,高屋建瓴、视野宏阔、语重心长、催人奋进,为广大教师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山大学教师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纷纷表示要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立志成为大先生,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山医学院吴忠道教授谈到,“作为专任教师,我要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课程思政工作,结合学习伟大抗疫精神,学习发扬陈心陶等医学领域老一辈科学家以人民生命健康为己任、将科研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心陶精神’,把立德树人内化到人才培养的各方面、全过程,争做‘四有’好老师,努力成为大先生,为培养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医生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当前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公共卫生人才成为我们青年教师肩负的责任和光荣使命。”公共卫生学院党委委员陈雯教授表示,“我既要学习和传承公共卫生学科领域老前辈们心系家国、忘我耕耘的精神,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又要不断提升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把教学科研工作与国家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化学学院姜久兴教授认为,“对于高校来说,关键在于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他以培养未来科学家的强基计划为例,谈到自己对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强基计划实施已经两年多了,第一批强基计划学生进入第二年学习。我们不断把国家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问题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引发学生思考、立志攀登科技高峰。作为光荣的人民教师,我们自身应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率先垂范,当好学生的‘引路人’,立志成为大先生。

计算机学院先进网络与计算系统研究所专任教师党支部书记周知副教授说:“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在信息技术领域心怀‘国之大者’,带领青年学生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满怀使命感和责任感,结合计算机学院‘筑牢学科基础、聚焦战略前沿、推进产学研用’的办院方针,瞄准计算机系统结构、智能万物互联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等‘卡脖子’关键技术领域,努力开展科研攻关,争取在相关领域取得突破,为加快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作出自己的贡献。”

物理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系主任周张凯教授认为,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要坚定政治方向、提高思想认识,帮助学生形成远大抱负和正确立场。要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在教书育人和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到言行雅正,用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要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教书育人和学术研究能力,通过课堂授课、科技攻关等,培养知识扎实、眼界开阔的学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商学院助理教授董展育谈到“为师者,要涵养德行,要穷理尽妙,做到‘人师’与‘经师’的统一”给他的启示,“一方面要立德树人、敬业爱生,做到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另一方面要潜心研究、踏实治学,立足于我国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系统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宝贵经验,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的商科研究。”

物理与天文学院杜远博副教授从“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要求中认识到,“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师在学生成长中担任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人才培养关键在教师。这也就决定了我们教师队伍的发展方向和肩负的职责使命。我们应该坚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努力做好学问,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成为一名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立志成为学生为学、为人、为事的大先生。”

海洋科学学院院长助理张恒副教授谈到,“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牢牢记住教书育人是我们的根本任务,结合自己的岗位和专业特色,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扬起初心与使命的风帆,将奋进之笔书写在蔚蓝色的大海上。”

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与生命,爱是教育的灵魂,有爱才有责任。社会学与人类学院赵萱副教授说:“热爱既是对家国与民族的爱,也包括了对知识与事业的爱,更包括了对学生的关爱。仁者爱人,我们常常在教导如何爱人,强调爱的无私,将爱的方向指向他者,但有时会忘记,爱的方向同样应当指向自身。自爱的教师才能成就爱的教育,自爱的青年才能承担起育人的使命。”

哲学系副系主任张清江副教授说:“我们要牢记总书记对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提出的使命要求,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的贡献。”

历史学系任建敏副教授说:“教师是教育的中坚力量,中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础力量,是传承大学教育理念与精神的重要力量。当前,国家越来越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不断拓宽中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面对新时代的呼唤与要求,作为青年教师更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师进步,则高校进步;教师有为,则高校有为;教师自强,则高校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助理童建军教授说:“这句言简意赅的论断是对思政课根本特性的科学揭示。一门好的思政课一定是讲好道理的课。它不仅讲的是‘好道理’,而且‘讲好’了道理,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道理虽好,但是讲道理的技巧欠缺,那么,道理本该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得不到体现,难以充分发挥鼓舞人和激励人的作用;反之,讲道理的技巧虽然精湛,但是,道理不好,也产生不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好的思政课不仅要讲好道理,而且要有讲道理的技巧,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

中国语言文学系党委宣传委员罗成副教授表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持立德树人、以身示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教育动能。”他认为,要在课程思政领域自觉提升,“提高课程思政的专业化时代化含金量,讲深,讲透,讲活。”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大气科学学院杭建教授介绍了学院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大气科学学院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引进人才,专任教师由12人发展至近105人,打造院士、名师牵头的一流师资队伍、学科平台及‘五个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与课程思政水平,加强‘经师’与‘人师’相统一的优秀教师培养机制。”他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教师言为士则、行为示范的自觉,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潜心治学、开拓创新,让每位教师都立志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多贡献。”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起晓星副教授表示:“在当前这个信息爆炸、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更迭迅速、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教师们要做到精通专业知识,需要在学术研究中投入足够的时间;要做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实践育人,需要在教学和人才培养环节投入足够的精力。作为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学术创新能力。”

“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新生力量和骨干力量,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商学院助理教授朱丹丹表示:“青年教师要立足于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时刻牢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扎实、学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突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强的人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山大学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学校广大教师将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做“经师”与“人师”的统一者,努力做到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努力提升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努力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文稿终审:党委教师工作部 马明辉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