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不忘来时路,再启新征程——中山大学农学院坚持人民至上,服务抗战办学老区

稿件来源:农学院 编辑:郑燕丽 发布日期:2022-01-30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1月30日电(通讯员刘兴基)中山大学农学院作为孙中山先生创办国立广东大学的三大支柱之一,在1924-1952年的办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抗战烽火中,随同学校三次迁徙,克服时艰、办学不辍、矢志报国,培养了以“中国水稻之父”丁颖院长为代表的一大批农业科学家和教育家,取得了辉煌的科研成就,为地方发展做出了至今令当地人民念念不忘的巨大贡献,直至1952年国家高校院系调整时被调出,支援华南农学院和华中农学院建设。

2019年,中山大学农学院肩负着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的使命正式启动复办后,学院党组织不忘来时路,以传承红色基因,肩负立德树人使命为中心,组织师生寻访抗战办学老区,坚持人民至上,努力服务老区“三农”建设,培养知农爱农、兴农强国的新农人。

挖掘红色院史,讲好中大故事

农学院正式启动复办后,以党史学习教育和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开展了“重走抗战西迁路,合力振兴新乡村”的红色寻访与社会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32人次,先后5次赴广东省五华县、湖南省宜章县、云南省澄江市等抗战西迁办学老区,寻访挖掘学院抗战办学史,特别是“中国水稻之父”、第四任院长丁颖等著名农学家和杰出校友、原深圳市委书记李灏等革命者与国家、学科发展的联系。师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以院史为素材创作3篇红色诗文《为了中国人民的饭碗》《在希望的田野上》《追寻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参加学校红色诗文诵读比赛(2019、2020年均获全校二等奖)。

2021年,为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学院挖掘学习了1941年农学院在抗战中诞生的第一个党支部的史料,并于2021年底举行了庆祝第一个党支部成立80周年的主题党日活动;在毗邻深圳校区的利亚湾智慧农创园布设了中大农科红色发展史展馆,将我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史卷与学科赓续绵延的红色办学史结合起来,讲好中大故事,提升教育实效。目前,学院正在组织编写《中山大学农科简史》,努力为新农科学子清晰描绘学科发展的历史印记,引导师生传承先辈们坚守“读书不忘革命、革命不忘读书”的家国情怀,力克时艰教书育人、追求科学回馈社会的责任担当。

牢记初心使命,服务办学老区

为联合社会力量,共同推进抗战办学老区乡村振兴,农学院2020年和2021年分别以“庆丰收、迎小康”“感党恩,庆丰收”为主题,举办了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邀请涉农科研院所资深专家、涉农高新企业和抗战办学老区负责人参加,展示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拓展校地企、产学研合作,不断丰富活动的品牌内涵。

2021年初,学院帮助五华县推介优质农产品高山红薯,在河源市贫困地区蓝口镇成功推广2000亩;年底,学院党政领导再次带队前往学院抗战办学点所在的五华县歧岭镇,调研办学旧址设施修缮、土地利用和生产经营等情况,推动建立科教基地和耕读教育研学基地等事项。

学院到访者深入办学旧址现场调研(来源:农学院)

2021年底,学院骨干教师会同在华南农业大学从事智慧农业的专家校友,以及丰农控股、武大绿洲等知名涉农企业的领导、专家,前往湖南宜章县深入调研、开展服务。专家们深入田间地头、车间场点,为跨界承包荒山种植柑橘的青年企业家、农场主现场指导栽植、管理技术要点,并为他们指定专家提供长期技术指导;与当地领导、农技服务站人员座谈,提供义务科普培训,优惠推广生物肥料,探讨联合申报科研项目,推进地方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和智能化管理。

专家们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来源:农学院)

2021年12月初,学院结合其他工作,走访调研了位于云南澄江市的抗战办学点,了解当地经济发展,特别是为保护抚仙湖水资源,实施农田退耕和绿色发展等情况,积极探求修缮保护、开发利用办学旧址,推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服务当地、回馈社会的切入点,让红色传统再赋新意,引领新时期中大农院师生续写新篇。

澄江市老领导为学院到访者赠送史料《中山大学澄江忆旧》(来源:农学院)

目前,学院已分别在五华县岐岭镇和宜章县复源村设立了农学院乡村振兴工作站,作为常设机构持续助力地方乡村振兴。

强化耕读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学院复办以来,始终牢记立德树人、兴农强国的新时代使命担当,引导师生党员骨干教师自觉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加强耕读教育等文件精神,发挥学科特长,努力服务地方办实事,扎实践行“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师生们的实践能力和责任心明显增强。

2021年暑期以来,以教师党员为骨干,组织相关专业教研室师生在河南省平舆县实地勘察农田现场,详细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为害严重的病虫害的种类、发生情况、防控措施,采集土壤样品和病虫害样本,收集第一手资料,启动砂姜黑土综合治理和白芝麻病虫害绿色防控科研攻关。

科研骨干教师现场采样(来源:农学院)

2021年11月,学院在了解学校长期定点帮扶的云南省凤庆县的红塘村花卉和有机生态茶种植难题后,针对红塘村花卉和茶树种植的选种、播种、育苗、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做了专业调研和分析,并对土壤样品进行了分析测试。从施肥、炭疽病和蚜虫防治等方面,提出了从田间卫生管理、有机绿色防控体系、创造生物多样性和施用生物农药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将持续关注红塘村引入经济作物的种植问题,助力红塘村乡村振兴。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复办两年多的中山大学农学院在致力队伍建设、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的同时,将继续做好社会服务,在祖国的大地上续写乡村振兴的华彩篇章。

文稿终审:农学院 程月华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