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12月5日珠海电(通讯员张天华)11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并主持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发表题为《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的重要讲话。中国东盟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习近平主席指出,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近日,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师生党支部围绕习近平主席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展开学习。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强调了中国东盟合作的宝贵经验,包括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包容互鉴,高度赞扬了双方合作所取得的瞩目成就、提出了进一步深化合作的具体建议,并展望了双方在未来更加光明的合作前景。中国与东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提升我国外交格局意义重大,不仅将为我国和平发展赢得稳定的周边环境,更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中国与东盟伙伴关系的升级将不仅促进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其示范效应也会鼓励世界各国摒弃偏见、携手互助、共同努力解决全人类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教工党支部姚炯
回顾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历程,习近平主席强调了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守望相助、包容互鉴的相处之道,肯定了双方在共同弘扬亚洲价值观、促进地区融合发展和人民福祉、共同携手应对危机、共同落实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的合作等方面的成果,并提倡要倍加珍惜、长久坚持和不断丰富发展双方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展望未来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和平、安宁、繁荣、美丽与友好家园的建议,并表达了中方愿与东盟国家共同担起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使命的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有责任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和报效祖国。中山大学在东南亚区域国别政治研究领域久负盛誉。作为中大国际关系学院培养的研究生,有幸见证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可谓生逢其时,躬逢其盛。站在历史的潮头,我感慨这是最好的时代。我要努力抓住新时代中国外交所提供的宝贵机遇,全身心地投入到未来的学习与科研之中,努力为党和国家奉献自身的价值。
——研究生党支部蔡温滨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以来,走过了不平凡的30年。中国和东盟国家有相似的历史遭遇,当时都面临发展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都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外环境。在过去30年,中国和东盟国家抓住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机遇,凝聚共识,聚焦合作,克服了双方面临的一个个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和东盟国家以“一带一路”为契机,加快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应对地区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携手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双方关系在各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是对过去30年双边关系发展的巨大肯定,也是中国“亲诚惠荣”周边外交政策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理念在实践中取得的巨大成功。作为新时代中大国际关系专业的学生,我决心要努力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将自身研究兴趣与国家利益需求紧密结合,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为巩固和发展前辈们取得的成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研究生党支部凯尤木
三十年来,中国同各东盟国家畅通交流,互惠合作,中国东盟合作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区域性典范。自中国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我国始终秉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守望相互、包容互鉴的理念,不断创新多边对话机制,深化区域合作领域。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互利交往到区域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构筑,中国都积极参与东盟共同体的建设。共享机遇、共创繁荣,这些经验成为中国东盟伙伴关系持续深化的重要基石。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东盟将以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面向未来,以区域合作的成功经验启发世界,展现中国担当。
——本科生党支部张楚诗
中国—东盟关系经过30年发展,在区域合作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例证。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总结出中国—东盟关系发展的四点经验启示:相互尊重,坚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守望相助,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包容互鉴,共建开放的区域主义。此外,习近平主席还提出了四个“坚定不移”和五点“共建”建议。相信中国将在总结并实践成功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更好地为中国—东盟合作做贡献,为地区与世界和平发展做贡献,为人类文明进步做贡献。
——本科生党支部张思雨
文稿终审:国际关系学院 郭予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