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12月2日广州电(通讯员肖思诗)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名单,中山大学计算机科学、海洋科学、哲学、经济学4个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入选。此前,中大已有物理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历史学、数学、化学、中国语言文学7个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至此,我校共有11个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总数位居全国高校并列第四。
中山大学入选“拔尖计划2.0”基地名单(来源:教务部)
“拔尖计划”启动于2009年,全称“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旨在以培养中国自己的学术大师为目标,推动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体系,促进一批勇攀科学高峰、推动科学文化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崭露头角。
中山大学于2009年入选了首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校,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五个基础学科中实施该培养计划,以“给天才留空间”为指导思想,在选才、培养、育人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卓越有成效的改革,为优秀学生个性的充分发挥、潜能的充分发掘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营造成长成才的土壤,让有潜质的拔尖学生能更好地“冒”出来。“拔尖计划1.0”共计培养毕业生390名,毕业深造率近100%,前往剑桥大学、耶鲁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帝国学院、康奈尔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顶尖学府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2018年,在前期十年探索的基础上,教育部启动实施拔尖计划2.0,拟在“拔尖计划1.0 ”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范围、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创新模式。中山大学是入选“拔尖计划2.0”的第一批高校,在科学选鉴人才、强化使命驱动、注重大师引领、创新学习方式、促进科教融合、改革教学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了积极探索和实践,着力打造科学选评与动态进出相结合、专业培养与学科交叉相结合、思想引领与学术成长相结合、个人发展与社会责任相结合、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相结合的基础科学拔尖学生人才培养模式。
自“拔尖计划2.0”实施以来,已发掘、培养一批有坚定理想信念,浓厚专业志趣、远大未来志向的学生;放眼未来,“拔尖计划2.0”不仅要培养拔尖人才,更要带动本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助力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文稿终审:教务部 陈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