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11月17日广州电(通讯员李瑜恒)11月12日至14日,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联合主办的政策法规与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端论坛在中山大学中文堂召开。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艺术发展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天津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20余所研究机构和高校的200多名学者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参加了论坛。
适值《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十周年,本次论坛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简称两办意见)及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深入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保护政策法规等前沿问题。
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俊华教授主持论坛开幕式。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中山大学举办这次高端论坛的意义,认为是对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精神的具体行动,并对非遗研究和学科建设提出新的期望。中国社科院朝戈金研究员、中山大学科学研究院文科处副处长曾佳妮、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黄天骥教授分别致辞。
本次论坛共有四场大会主题演讲和四场分论坛发言,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50多位专家学者做了大会发言。与会专家围绕非遗保护政策法规、非遗名录制度、非遗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非遗融入国民教育、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非遗与旅游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非遗学科建设、非遗法规制度改进、非遗生态保护等基础问题达成了共识,在一些新的领域产生了新观点、新拓展。
自2002年成立以来,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一直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非遗智库和学术交流平台,为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制定非遗保护政策法规提供咨询服务,举办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论坛。本次论坛是中心举办的年度论坛,也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十周年的献礼,有助于推动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行稳致远和社会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会议合影(来源:艺术学院 孔庆夫摄)
文稿终审:中国语言文学系 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