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全国首部过敏患者健康指南发布,这家医院为患者带来福音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附属第三医院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1-10-12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记者韦俏羽、肖尹洛恩、孙琛)10月10日上午,2021年岭南过敏高峰论坛暨患者指南《过敏:春夏秋冬》发布会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综合楼20楼会议厅召开。当天正值变态反应(过敏)科成立一周年,在这一特殊纪念日,发布国内首部为过敏患者量身定做的健康指南,意义非凡,既顺应患者需求,也是学科过去一年服务大众的总结升华,更体现了中大医者的仁心与担当。

发布会启动仪式上,《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社长张意,画家林帝浣,附属第三医院党委书记吴京洪、副院长杨钦泰,学科带头人李源教授等嘉宾亲临现场并致辞,活动由学科主任杨钦泰、陈壮桂、冯佩英主持。当天高峰论坛上,多名学科骨干、顾问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过敏科建设发展的历程与过敏性疾病诊疗新进展。

《过敏:春夏秋冬》发布会手印仪式(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医者仁心:抵御“时代病”,使命在肩

画家林帝浣老师为《过敏:春夏秋冬》所绘插图(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很多人都有明显感受,近年来,身边过敏的人越来越多。从“湿疹宝宝”到“鼻炎青年”,还有动不动出现咳嗽、腹泻、眼痒、皮炎等症状的人们,都被贴上了“过敏”的标签。事实上,过敏已位列全球第六大慢性病,约20亿人受其困扰。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言称,如果不改变当前的生活方式,再过20年,可能每个人都会过敏。

“因为我们太过于追求干净了,现在的小孩一出生就在钢筋水泥的环境里面,空气是经过过滤的,水是经过完全消毒的。”杨钦泰表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是与自然隔离的,虽然感染性疾病减少了,但过敏性疾病增加。他给出我国过敏性鼻炎病患的数据,“在过去几年中新增了1亿的患者,约有30%左右的国人患病”。

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变态反应(过敏)科主任杨钦泰教授发言(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过敏”看似小病,实则复杂。它不是一个病,而是一类病,常见的包括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咳嗽、哮喘、特应性皮炎、过敏性结膜炎,药物和食物过敏等等。体质遗传与环境因素导致人体免疫系统失衡,是过敏发生的核心原因。而且过敏是全身多系统疾病,目前临床上能够检测的过敏原种类有限,加上很难改变外界大环境,过敏病情难断根,反复发作,让患者苦不堪言。因此,为了达到更优良的治疗效果,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诊疗。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2020年10月10日,我校附属第三医院整合多学科资源,成立大平台学科——变态反应(过敏)学科,通过“多学科会诊(MDT)” 和“多医院会诊(MHT)”解决过敏性疑难疾病。学科提倡共治系统,由中医科、耳鼻喉科、儿科等共同参与,以求达到整体平衡、中西融贯的治疗效果。

发布会上,杨钦泰进行了一周年学科工作汇报,他提到,在过去一年里他们完成了10个“1”工作:创建多学科平台、凝练学科理念、研发诊疗小程序、构建MHT模式、开设过敏通识课,完成杂志专栏、原创10万+科普好文等,包括策划《过敏:春夏秋冬》患者指南,切实造福广大患者。

坚持原创10万+科普宣教好文(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量身定制:患者指南,国内首部,国际先例

《过敏:春夏秋冬》是国内第一部为过敏患者量身定制的四季健康生活指南,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变态反应(过敏)科专家编写,《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编辑出版,著名画家林帝浣(“小林”漫画作者)受邀为其作画、题词,提升了指南的品味和可读性。

指南部分页面(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该指南综合了国内外最新权威研究进展和网络大数据,融合了现代医学的“四位一体”策略和中医的“天人合一”理论,根据四时变化,提供了衣、食、住、行、情绪等全方位的过敏管理策略,力图“用老百姓都能听得懂的话”切实为患者提供权威的参考与指引。变态反应(过敏)学科的国内学科带头人李源教授表示,这在国际上属于先例,国际学科带头人王德云教授亦称赞其极具国际视野。

变态反应(过敏)科学科带头人李源教授致辞(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指南利用“百度指数”对过敏患者真实世界的就诊需求进行深入考察。通过对数百条过敏相关网络问题进行挖掘、整理和分析,挑出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数十条“过敏热问”,并作出科普解答。此外,这份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指南还提供了情绪测评和建议、音乐治疗、中医体质辨识与中医保健操等辅助治疗,帮助患者在调节情绪的同时有效地缓解过敏症状。

过敏大数据研究简报(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冯佩英在指南介绍环节将它喻为“一朵健康之花”,强调了该书“以自然之道,养过敏健康”的特点。同时,它还兼顾了儿童、孕妇、老人等特殊人群的需求,给予患者全面的呵护,落实“为群众办实事的初心”,充分彰显了医学的温度。

变态反应(过敏)科副主任冯佩英主任医师(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学科交叉:资源整合、平台提升、开花结果

附属第三医院变态反应(过敏)科作为多学科共建的大平台学科,离不开中山大学和医院坚实后盾的支撑和领导。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和医疗服务的基石,几代学科建设者继往开来的学术传承,才造就了今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开花结果。而变态反应(过敏)科在为广大过敏患者提供更有效诊疗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医院多学科成功共建,带动了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

变态反应(过敏)科强调“整体施治、中西融贯、同病共治、精准施策”的治疗理念,汇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儿科、皮肤科、呼吸科、消化科、中医科等相关临床科室的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年轻骨干于一体,对就诊的患者精准施策:一方面,为普通的过敏患者提供“一站式”的精确诊断和高质量的综合治疗;另一方面,为疑难过敏患者开通MDT/MHT,或通过“云上三院 过敏”平台,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联合会诊,拟定最佳诊疗方案。

“云上三院“小程序(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这个平台建设有创新、有实力、有后盾,学科骨干朝气蓬勃、团队日益壮大。展望未来,这个年轻的科室还将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的过敏性疾病诊疗专科,同时在教学、科研、科普等方面继续推进,不留余力地在学术与应用间架起桥梁,为中国过敏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注入力量。杨钦泰教授最后总结道:“过敏科承诺,一定会一如既往、勇往直前,以专注、包容和创新的态度,做好过敏这一件事情”。

团队合影(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文稿终审:党委宣传部 漆小萍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