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讲述榜样的故事】巾帼担当 不负芳华——记我校归侨联合会会员徐向英

稿件来源:党委统战部 编辑:郑燕丽 发布日期:2021-07-28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何婉文)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统一战线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辉煌历史中一直贡献着重要法宝的力量。在传播马列主义建党求索途中,在烽火硝烟抗日救国战场上,在热情支持新中国建设道路时,在春风吹动改革开放浪潮里,在新时代逐梦伟大征程中,都能看到“侨”的身影。我校归侨联合会会员徐向英教授就是一个将“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奉献祖国的典型代表。

徐向英近照(来源:统战部)

徐向英,1961年出生于哈尔滨,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著名肿瘤放射治疗专家,我校附属第三医院肿瘤放疗学科创始人,放射肿瘤学教研室首任主任,教授、博士及博后导师,广东省侨联常委、广州市侨联委员,广州新侨联谊会副会长。她曾留学日本八年,是日本医科大学建校史上第一位毕业于临床医学博士专业的外国人。2002年毅然回国效力,投身医学事业。2018年以57岁高龄南下广州,仅用1年多的时间就一手创建起我校附属第三医院肿瘤放射治疗科,迅速填补了医院学科短板,连续三年获评中山大学年度“优秀共产党员”。

作为一名归侨,徐向英肩负中国侨联特聘专家职责,热心为侨服务,坚持深入基层为上千名侨胞义诊,积极开展防癌宣传、提倡健康生活理念,在抗击新冠疫情关键时刻勇毅担当奋战一线,屡获“优秀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标兵”“省优秀归侨侨眷”等荣誉称号,被授予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

立志救死扶伤

1984年徐向英从哈尔滨医科大学毕业后,便投身救死扶伤伟大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在临床工作中,徐向英始终用自己童年的美好梦想和留学的艰苦经历鞭策自己,铭记作为一名医生应该恪守的原则和道德修养。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的医疗水平有限。徐向英立志要跟上国际先进的肿瘤诊疗步伐。她不懈钻研,改学日语打好基础,先后赴日本金泽大学、东京大学及日本医科大学留学及高访8年,期间还被推荐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承担起日本厚生省《早期肺癌检诊系统的建立》的研究。2002年3月,徐向英成为了日本医科大学建校126年来历史上的第一位毕业于临床医学博士专业的外国人。

徐向英获得日本医科大学博士学位(来源:统战部)

师夷长技报国

徐向英圆满完成学业,满载收获和喜悦,毅然回到祖国投身医学事业,重新回到哈医大附属肿瘤医院工作。对于这位学成归来的拔尖人才,医院重点培养,并给予了她很大的发展平台。

徐向英不负众望,短短一年,破格晋升为最年轻的副主任,哈医大第二批博导及黑龙江省肿瘤研究所副所长。徐向英致力于肿瘤研究,坚守岗位34年,曾任放疗教研室主任,黑龙江省放疗科质控中心主任,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中华医学会肿瘤放疗分会常委,黑龙江省医学会及省抗癌协会放疗专委会主委等职,是中国妇女十一大代表,获得省卫生厅优秀归国人员科技进步奖、省“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育人” 标兵称号,医德医风先进个人、优秀医务工作者等荣誉表彰。

2018年3月1日,作为人才引进,徐向英正式入职我校附属第三医院(以下简称“附属三院”)任肿瘤放射治疗科主任。彼时,她已年近花甲,还有两年就到法定退休年龄。她之所以离开生养自己的家乡——哈尔滨,舍弃在冰城打下的成就与荣誉,最初源自母亲的天性:与扎根岭南的独女团圆,含饴弄孙。

南下羊城“拓荒”

徐向英南下的消息传开,珠三角地区不少医院向她抛来橄榄枝。权衡之下,徐向英最后还是选择了附属三院,因为“中山医”响亮的品牌,更因为一个“创业机会”的诱惑。附属三院是一所饮誉海内外的综合医院,科室齐全,但由于放疗专业性强、建设难度大,始终没有肿瘤放射治疗科。从事肿瘤放射治疗35年的徐向英,对鼻咽癌及头颈部肿瘤、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肝癌、前列腺癌、妇科肿瘤、直肠癌等放化疗综合治疗有丰富的经验,尤其在肺部小结节及早期肺癌的影像和病理组织学的关系及预后、肺癌的综合治疗方面有较高造诣,是国内肿瘤放疗的业界翘楚。“我觉得我有责任给它‘创业’”,徐向英想趁“年轻”,为肿瘤病人多做点事,自此开始了肿瘤放射治疗科的创办之路。

离开故土,百端待举。身为创科主任,从未接触过辐射专业基建与设计的徐向英,不畏难、不怕苦,一边学习研究一边亲身投入到整个工程建设。通风不佳、灰层满地的地下施工现场,总能看到身着白衣的徐向英。从图纸设计到各种建材的选取、从现场施工监督到各种相关设备的招标采购安装,从深夜暴雨的机房值守到炎炎夏日的工地巡查,直至最后的大型设备安装、调试……她亲眼见证了、亲身经历了科室建设的每一步脚印。

徐向英亲手创建的肿瘤放射治疗科正式启动(来源:统战部)

不到2年的时间,徐向英不仅完成了原本需7至10年的建科工作,还组建了一支梯队完整、配置合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迅速填补了医院学科短板,为医院肿瘤患者的规范诊疗带来了新曙光,赢得了高度赞誉。如今,科室已经为各岗位建立了严格的规范治疗流程和标准,治疗误差可控制在1mm内,达到了业内领先水准,团队以高水平的人文关怀、高质量的规范化诊疗打开了华南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疫情期间徐向英(右二)为患者诊疗(来源:统战部)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鉴于肿瘤患者的特殊性,附属三院肿瘤放射治疗科依旧坚持“营业”。徐向英说,“肿瘤病人是一个特殊群体,肿瘤及其转移灶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化,人可以休息,但是肿瘤不会休息!放射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更是一项需要极其精准的工作,治疗期间如果有较长时间的中断,将会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徐向英带领全员各岗位亲临一线,自筹防疫物资,坚守岗位,全年无人休假,认真地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迎接疫情挑战,最终所有患者全部得到顺利治疗。

言传身教力行

徐向英积极投身医学研究,参与制定国家级专业《指南》5部,国家级各大学会及广东省多家专业学会兼职近50项,发表论文140余篇。在保证科室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国内外各大专业学会并作专题演讲,助力医学事业不断发展。从日本回国后,徐向英先后培养了50余名硕士、博士及博士后,她教授的《肿瘤放射治疗学》获得首批“精品课程”,主编的卫生部规划教材《肿瘤放射治疗学》进入了全国100余所医学本科院校的课堂。徐向英获评 “三育人标兵”“巾帼楷模”,荣获黑龙江省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多项奖项。

徐向英主编的《肿瘤放射治疗学》(来源:统战部)

“徐老师对我们的影响,将会是一生一世,能做徐老师的学生是一生的荣幸。”她冷静严谨、一丝不苟的研究作风,平易近人、和善宽厚的为人处世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巾帼侨心筑梦

留学8年归国,徐向英对“侨”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侨”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从北到南,从哈尔滨到广州,徐向英在侨联各项工作主动作为,以自己的专业与热情赤诚奉献。她常说,“在国外学习的经历使我深深体会到,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就永远摆脱不了被歧视的命运,是祖国培养了我们,我们更要报效祖国。”2014年,徐向英被聘为中国侨联特聘专家,2018年刚到广州,便履职尽责深入基层义诊,仅在雷州3天就对2700位患者进行义诊,举行了肿瘤防治的专题科普讲座。此外,徐向英大力宣传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科学防癌理念,正确反映社情民意,积极进言献策,曾获“优秀归侨侨眷先进个人标兵”“黑龙江省优秀归侨侨眷”等荣誉称号,2014年荣获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奖。

徐向英获奖证书(来源:统战部)

“杏林蔚然成春暖,一路芬芳济苍生。”徐向英是一名医生,她献身医学,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书写医者仁心;徐向英是一名教师,她上下求索、立德树人,一点一滴播撒爱与智慧;徐向英是一名归侨,从满腔热忱求学海外到毅然回国赤诚奉献,她无悔年华,一片丹心永向党;徐向英更是一位巾帼榜样,在新时代为自己崇高的理想追求不断前行,永远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激情,怀揣梦想并为之奋斗,尽展巾帼力量。

文稿终审:党委统战部 吕雅路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