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研究成果发布会举行

稿件来源: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1-07-24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广州7月23日电(通讯员刘颖妮)7月22日,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在广州校区南校园文科楼召开研究成果发布会,发布“2020-2021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我校副校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自贸区综合研究院院长符正平,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李胜兰、黄新飞、史欣向等出席新闻发布会。此次活动是研究院连续第六年对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效进行综合评估,并发布相关研究成果。

发布会现场(来源:自贸区综合研究)

李善民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7月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围绕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积极推动制度创新,以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要求为自贸试验区建设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自贸试验区既要为国内改革探路,又要承担对外开放的压力测试;既要加强改革创新系统集成,也要统筹开放和安全,并及时总结经验并复制推广,发挥好改革开放排头兵的示范引领作用。

符正平代表课题组介绍了“2020至2021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相关情况。制度创新指数包括“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改革创新”“政府职能转变”“法治化环境”5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评估对象是全国54个自贸试验(片)区。从总体排名情况来看,上海(浦东)、前海、南沙、上海(临港)、厦门,位列全国前五位,成都、重庆进入全国前十,表现依然抢眼。第一、二批次自贸试验区的排名基本上稳定,以上海和前海为代表的中国最开放、最发达的地区一直是引领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风向标。第三批+海南(第四批)自贸试验区中,成渝两地自贸试验区一直表现比较突出。成渝经济圈,已成为继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之后最重要的区域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第五批自贸试验区中,江苏自贸试验区“一马当先”,这是其既有的经济基础和产业支撑的结果。第六批自贸试验区表现的显现出“两极分化”。上海临港和北京“一骑绝尘”,即使在全国自贸试验区范围内也不落下风。总的来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过去一年里克服疫情带来的各种困难,锐意改革,各项事业取得了靓丽的成绩。

李胜兰介绍了本年度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蓝皮书的主要内容。蓝皮书分为全国编、专题编、区域编、附录四个部分。全国编收录2020-2021年度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指数的完整榜单和详细分析。专题编分别就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政策和制度体系研究、自贸试验区加速推进资本要素市场化的创新机制设计、优化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功能布局研究、关于“一带一路”自贸区网络及重点园区发展的观测、对标RCEP最高标准以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制度创新网络构建视角下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研究、中国自贸区(港)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统筹发展的创新路径研究等主题开展理论分析,结合实践,提出改革创新方向。区域编从全国自贸试验区中选取7个片区(上海、广东、浙江、陕西、海南、广西、黑龙江)重点介绍一年来的改革创新情况,结合每个自贸试验区的使命与特色,分析深化改革方向。蓝皮书预计今年11月正式发布。

此次研究成果发布会邀请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社、中国日报、经济日报在内的二十多家媒体到场并进行报道,获得了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及学界的广泛关注,提升了我校在全国自贸试验区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文稿终审:自贸区综合研究院 符正平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