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核酸采样现场那些感人的一幕幕

我校10家附属医院奋战抗疫一线侧记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各附属医院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1-06-19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 5月下旬出现疫情以来,我校10家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充分展现了中大速度、中大力量和中大担当。让我们一起回顾核酸采样现场那些感人的一幕幕……

护士90度弯腰为老人采核酸,家属竖起了大拇指

6月2日,在荔湾区站前街核酸采集现场,有一位80多岁高龄的老奶奶在家人陪同下坐着轮椅前来。

“老奶奶,您好!我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护士,现在来给您采集核酸,需要您张嘴,能配合吗?”老奶奶看了廖苑荃护士一眼,但嘴巴一点也不能动。

“不好意思,我们家老人家上半身完全瘫痪,平时依靠胃管鼻饲维持生命。”家属也犯起了愁。这时,组长稂芬闻讯走了过来,专业的敏锐性让她马上联想到可以采样鼻拭子。

廖苑荃弯腰90度给坐着轮椅的老奶奶采集鼻拭子(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由于老奶奶坐在轮椅上,位置比较低,廖苑荃身材高大,她只能不断地弯腰配合老奶奶的轮椅位置,直至弯腰90度才找到合适的角度,一气呵成为老奶奶准确采集样本,老奶奶没有出现任何不适。家属在旁边为廖苑荃竖起了大拇指,“无敌中山医,真是厉害!”

采集核酸现场女子晕倒,孙逸仙纪念医院医护人员出手相救

6月3日中午,孙逸仙纪念医院郭明炎主治医师带领着20人核酸采样医疗队在荔湾区桥中街执行采样任务时,发现刚做完核酸采样的21岁吴女士突然晕厥。郭明炎和两位队友——生殖中心张昌婷主管护师、儿科侯凯翔护士,立即对吴女士进行急救处理。

郭明炎(右一)、张昌婷(右二)和侯凯翔(左二)对吴女士进行急救处理(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由于现场没有车床,郭明炎立刻找来一张遮阳棚的棚布铺在地上,让吴女士躺在上面。经过降温和补水之后,吴女士很快清醒过来,但精神状态仍然不是太好。随后,郭明炎与口腔科招洛丹主治医师把吴女士送到最近的医院进一步治疗。

郭明炎(左)陪同吴女士到急诊科就诊(来源:孙逸仙纪念医院)

“作为医护人员,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第一时间上去帮忙,这是一种职业本能。”郭明炎说道。作为一位有16年党龄的党员,自5月27日以来他已经8次外出执行核酸采样支援任务,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被需要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6月5日,带队支援天河区新塘街道的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护士长李莉莉接到特殊任务,广州市天河区第一老人院需要医护人员到养老院内为老人们采样。风湿免疫科护士长潘英华与风湿免疫科护士王斌雲、介入科护士杜金英三名队员主动请缨前往。

养老院一共五层楼,队员们便一层一层楼、一间一间房为卧床的老人采样,“老人家行动不便,张嘴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甚至像小孩子一样需要我们不断安抚,部分老人需要与护工配合才能成功采样。这跟在采集点采集核酸很不一样,要更加耐心细致地去引导。”最终,潘英华、王斌雲、杜金英三人克服困难,在5个小时内完成了养老院300名老人的核酸采样任务。尽管汗水早就浸湿了她们的衣衫,她们却说:“作为医护人员,被需要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潘英华为养老院老人进行核酸采样(来源:附属第三医院)

连续奋战三天的“樱桃爸爸”

“申涛医生,您今天已经干了一整天了,从早上8点到现在,赶紧撤回来!”5月31日晚上七点,中山眼科中心医务处柳夏林处长在ZOC志愿者群中要求斜视与弱视科青年医生申涛休息。

在30日接到支援核酸采样志愿报名的通知后,申涛第一时间响应,应越秀区紧急要求和队友们一起连夜冒雨赶往越秀区珠光街道等采样点支援,奋战到晚上十一二点。

“樱桃爸爸”申涛在采样点支援(来源:中山眼科中心)

31日一早,申涛又投入到天河区的核酸采样工作中,并让队友在自己的防护服上写上“樱桃爸爸”,身后有了樱桃小宝等家人们的支持,浑身仿佛有使不完的力量。6月1日,ZOC核酸采样志愿者队伍里又出现了“樱桃爸爸”的身影……

她在11个核酸采样点之间骑单车往返30余次

作为肿瘤防治中心越秀核酸采样支援队的护理总领队,护理部副主任辛明珠主任护师的身影总是出现在越秀各个社区的核酸采样支援点。

在社区,让她最忙碌的是和社区工作人员沟通协调,优化核酸采样流程。辛明珠指导社区合理安排居民排队,安排志愿者引导居民扫码,以10人为一组引导居民进入缓冲区、采样区。她还协同社区设置老弱病残绿色通道,在队伍旁边放置板凳,供不方便的居民休息。

辛明珠在社区协调安排核酸采样工作(来源:肿瘤防治中心)

有一次,辛明珠的手机突然出故障了,一直没有信号,无法指挥调度,把她给急坏了。她急中生智,借了小组长姜月的手机,开着热点放背包里,用微信指挥和联系工作。

就这样,一批批核酸采样支援队出征,辛明珠就逐个社区地协调工作。最忙碌的时候,她一天要跑11个点,来回跑了3遍,单日骑单车往返30余次。她乐观地说:“就是太阳有点太大了,幸好我开了月卡,骑行不限次,骑车就当锻炼身体了!”

核酸检测“掉下巴”,口腔医生来救急

5月30日下午在广州越秀区东皋社区采样点发生了特别的一幕。一位40多岁的男性居民在采样后没有像其他居民一样离开,而是用双手托着下巴,表情痛苦地发出“啊—啊——”的声音。

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副主任医师李志鹏立即询问是否是脱臼了,男子点头示意。常用的颞下颌关节复位方式为口内复位,医生需近距离与患者接触,将手指伸入患者口腔内,但在大规模核酸采集的环境下,可能给患者带来潜在的感染风险。考虑到患者为复发性脱位,使用口外法复位同样有较高成功率,且可以使患者避免潜在的病毒感染风险。

李志鹏当机立断,换手套、手消、托住下颌关节,一气呵成,成功复位。男子十分感动,连声说刚才用力过猛,还好遇到的是口腔医生,快准狠地给复位了。

李志鹏为居民做核酸采样(来源:附属口腔医院)

珠海速度有我一份,再苦再累也值得

6月8日-10日,附属第五医院共派出医务人员1100人次,高效完成了对近14万人的核酸采样工作,所采样人数位居珠海市医疗单位首位。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雷雨天气,医务人员都深入社区、企业、学校和部队……为人民群众提供暖心、优质、高效的服务,充分展现了大学附属医院的责任担当,赢得了市民的广泛赞誉。期间,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附属第五医院医务人员入场准备核酸采样时,我校珠海校区师生队伍里响起了热烈掌声(来源:附属第五医院)

“完全没有想到,太感动了!”6月9日,在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七小学核酸筛查现场,同学们通过歌唱、舞蹈向附属第五医院医务人员致敬,稚嫩的童声和标准的少先队队礼让现场的医务人员备受感动和鼓舞。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核酸采样现场,还是生动的立德树人课堂。”

珠海市香洲区第十七小学学生向医务人员行少先队队礼(来源:附属第五医院)

医生刚下手术台星夜驰援核酸检测

“周末下手术接到集合号角,一小时人员物资集合完毕,驰援增城,出发!”6月5日近21时,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医生秦启元在朋友圈发了一张图片,收获众多师长同事的点赞。

秦启元当晚出发的朋友圈(来源:附属第六医院)

6月5日晚上,附属第六医院紧急调派50名医务人员连夜赶往增城,他们中有人刚下夜班,有人刚做完周末手术。秦启元周五完成24小时的外科二线值班和一早查房后,周六傍晚5点上手术台,7点下手术,8点多出发去增城。晚上10点半抵达后,又连夜沟通核酸检测方案和站点部署,根据地方要求优化工作流程。

秦启元带领的小组支援增城黄冈中学核酸采样工作(来源:附属第六医院)

“广州是我们的家园,只要市民有需要,我们医务人员责无旁贷!”秦启元无怨无悔,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我是党员,我先上一线抗疫”

“我是党员,我先上一线抗疫。”附属第七医院发出支援盐田区、龙岗区开展核酸检测通知后,短短时间内,首批40名医护人员紧急出征投入抗疫战场。

宁丽冰护士长(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张开嘴巴,发出‘啊’的声音,一会就好了,别紧张哦。”在龙岗区的一家幼儿园,有着12年党龄的老党员、附属第七医院心血管中心护士长宁丽冰耐心地给小朋友们测核酸。这些天,她的行程急如星火,曾1天带着17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跑了7家幼儿园。

宁丽冰为幼儿园小朋友做核酸采样(来源:附属第七医院)

身穿红马甲,胸佩闪亮党徽,是这个夏季深圳抗疫战场上的美丽风景。

采样现场“夫妻档”

连日来,在深圳市福田区核酸采样现场,经常可以看到一对夫妇的身影。作为领队,他们不仅负责出发前筹备物资、现场采集信息、维持秩序,在采样结束医护人员撤离后,他们还要负责对接采样标本和医疗垃圾的转运。这对“夫妻档”,就是附属第八医院设备科副科长刘晓、总务科副科长罗小玲夫妇。

刘晓(右1)、罗小玲(左1)夫妇和他们的采样小分队(来源:附属第八医院)

自5.21深圳盐田疫情以来,附属第八医院广大员工舍小家、为大家,而刘晓是医院最早一批冲上一线的员工。20多天来,他带领采样队员执行任务15次,几乎每次都要坚守到凌晨1时左右,其中几次“清零”任务,他最后一人坚守到了凌晨两点。任务最艰巨时,他的妻子罗小玲也承担着抗疫物资保障重任,主动请缨奔赴采样一线。虽然体力极度透支,他们坚持不下火线。“全院人手都紧张,我们在这儿,多少可以减轻同志们的压力!”

刘晓(前左)在采样现场调度指挥(来源:附属第八医院)

疫情突如其来,“无敌中山医”战队冲锋在前,在抗疫一线践行“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的医训,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文稿终审:党委宣传部 漆小萍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