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学科·专业】续千年文脉,传百年薪火

稿件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 编辑:孙琛 发布日期:2021-06-11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劲峰)汉语符号,朴素而变化万千,以此为媒介的中华文学,几千年来温暖、鼓舞、启迪着中华儿女。“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中文人兼重性情与学养,以丰厚的中国语言、文学底蕴回观历史、关怀现实、放眼未来。

历史悠久,师资雄厚

创设于1924年,作为中山大学历史最悠久的学系之一,中国语言文学系(下简称“中文系”)人才荟萃、精英辈出,鲁迅、郭沫若、罗常培等著名学者曾在此任教。目前,系里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4人,均为本系培育之人才。此外,系里有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

2016年以来,新增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3人。近五年,新增引进人才7人,均为45岁以下学术骨干。中文系坚持引育结合,创建中文学科高层次学术人才“高地”。

固本强基,培育人才

中文系开设的主要课程涵盖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概论、美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等专业课程,以及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特色鲜明的强化写作训练、诗词写作、书法修习等课程。

2019年起,系里全面推进中文“大本科”教育模式改革,通过“减量增质”改革基础写作和学术训练制度,打造强基础、宽口径的本科教育,营造“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学风。

中文系积极推进科研育人,本科生(不含留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的比率近60%。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4位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立项。本科生深造率持续处于高位,深造总数在全校名列前茅。

中文系重视学生发展,坚持学以致用,为国家和社会输出优秀的人才。系杰出校友包括北京大学中文系原系主任陈平原、《光明日报》原总编辑何东平、著名词曲作家陈小奇、天涯社区董事长邢明等。

举办全国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

学术为本,服务大局

中文系积极推进“三大建设”,进一步建设4个大平台、6个大团队、2个实验室,以学术研究推动人文社科繁荣的能力大大提升。近五年,共新增国家、部委项目81项,其中重大、重点科研项目1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前期或结项成果丰硕,共出版著作154部,较2012—2015年增长59部。

此外,中文系制订“中国语言文学文库出版资助计划”,下分典藏文库、学人文库、荣休文库等三个系列,自2017年实施以来已签约出版著作45种,近30种著作顺利出版。

推进“中国语言文学文库”出版资助计划(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

高质量成果收获高级别荣誉,中文系有1项成果入选2019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迄今共5种著作入选该项目(全校共10项)。2019年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二、三等奖各1项。

师说中文

中国语言文学系培养人的哪些素养和能力?

彭玉平(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能够激发同学们对宇宙万物和人间百事的体验和感受,培养一种对世界、对人类温暖的关怀之心,尤其是提高同学们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同学们观察问题的细腻敏锐、分析问题的明晰透彻、处理问题的合理合情等综合能力。

汉语言文学学的是什么?

林岗(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南粤优秀教师):

汉语言文学顾名思义,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语言;一部分是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系对学生学习有什么要求?

杨权(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粤诗歌整理与诗派研究”首席专家):

作为一名中文系的学生,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你对这个学科的经典要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对中文要做到一个精深的掌握。

中国语言文学系的使命应当是什么?

吴承学(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国家级高层次人才):

中文这个专业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薪尽火传”,意思就是要一代一代传下去。

吴国钦(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今天学好中国文学,能够帮助我们青年一代学子,重新认识自己的传统和文化。这也是我们重新认识自己的一个过程。

学子说中文

语言文字的世界充实而美好,在中文系学习,是一场不断成长、不断与美相遇的旅途。文学是人学,表面是在和文字打交道,实际上在洞察和思考整个世界,用脚步丈量土地是有限的,远不如内心世界所构建的空间来得宽广,而文学正是建构丰盈的精神世界的美妙音符。

——2017级本科生蔡晓霓

伟大的灵魂把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倾注笔尖,而我们以全身心的投入与之进行心灵的沟通,正是在与经典对话的过程中我们得以通过不同的视角审视世界之流变,感悟生命的深沉和严肃,真正成长为“有温度的中文人”。

——2019级硕士生陈哲

文脉千年,薪火相传。全程导师制给予每一位中文学子亲聆教诲的机会。经典课堂亦有着时空的容量,萃集文化的精髓。身为学生,我们渐渐学着在白纸黑字之间把汉字之美缕述无遗,在沉潜涵泳、反复操觚之中体会先贤大师之诗心。——2018级本科生梁艺馨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人生是一场亘古不变的旅途,中文系让我们成长,给我们以美的熏陶,她送给我们太多精神礼物,将让我们受益终身。

——2018级本科生谢金泽

“十四五”期间,中文系将把握机遇,积极谋划,继续聚焦一流学科建设,实现学科、专业的内涵式发展和质的飞跃,让莘莘中文学子把对中国语言、文学和文化的热爱,浓墨重彩地书写在祖国大地上。

文稿终审:中国语言文学系 于海燕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