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学科·专业】汇中外视野,聚中文情怀

稿件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编辑:何方 发布日期:2021-06-09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电(通讯员 陈必芳)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成立于2015年10月,拥有从本科到博士生全建制的人才培养机制。近年来,中文系(珠海)逐步完善了“华文文学及文化”“中西文论与文化”“古典学术”三大研究平台,各平台下的二级学科迅速发展。目前全系已有专任教师数量逾20人,全体教职工近50人,梯队井然,为本系的人才培养积蓄力量。全体青年教师得到充分的指导,系教师在研的国家、教育部项目10余项,校级项目17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近20部。平台各项科研工作有条不紊开展,为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

学科建设目标

在学科发展方向上,中文系(珠海)在中文一级学科完整建制基础之上,重点发展中国现当代文学、华文文学、比较文学、文艺学、语言学等方向。本着“突出重点,逐步发展”的原则,利用优势学科的带头作用,中文系(珠海)致力于推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的整体发展。

突出重点,形成学科特色。中文系(珠海)以三大平台建设为中心,以各教研室为龙头,形成稳定的学科建设思路;加强学科队伍建设,围绕重点学科建设方向,从整体上提高整个大团队的教学与科研水平。

中文系(珠海)第一届中国现当代文学前沿问题工作坊成功举办(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课程专业与特色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中文系(珠海)既有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如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理论、古文字学、现当代文学经典细读、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比较文学概论、华文文学、中国古代经典细读、西方经典细读等;同时,设有华文文学专题(台港、东南亚、欧美华文文学等)、经典细读类核心课程、西方文化元典(英语授课)、诗词写作、书法、文学批评实践(专业技能训练)等特色课程,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内涵,深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效果,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系主任朱崇科教授主讲思政第一课(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

在人才培养上,中文系(珠海)重视培养本科生阅读与写作的基本功,开展扎实的理论功底训练,同时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因材施教,实施全程导师制,逐步实行小班教学,开设硕博连读研修通道,鼓励优秀学子继续深造,旨在培养具有扎实基础、国际视野,能全面发展的中文人才;同时,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增强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立德树人,自强不息

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的十二字目标,中文系(珠海)努力建设“五个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大本科、大视野、大格局,制定和实施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课程设置。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学系师资队伍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学术科研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学系学术丛书的出版计划,更是有利于进一步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融合发展。同时,中文系(珠海)也一直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个性培养的培育理念,构建起“导师主导、授课教师主教、班主任和辅导员辅助”的多层次育人体系,并取得了显著的人才培养效果——2021年“大创”立项达24项,第一届本科生就业率居全校首位,2020级研究生优秀生源率达95%;学生升学深造(就业)优势明显,多名学生收到来自海内外多所优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文稿终审:中国语言文学系(珠海)郑华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