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讲述榜样的故事】“我喜欢武汉,我对这里充满感情”——记附属第六医院刘贺芳

稿件来源:附属第六医院 编辑:郑燕丽 发布日期:2020-12-27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简文杨、李饶尧)刘贺芳,199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我校附属第六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广东省第二批支援湖北武汉新冠肺炎医疗队年龄最小的队员。

“儿时的‘见闻’引导他走上医学之路”

童年的经历和环境在刘贺芳内心深处播种了一颗名叫“医学”的小小种子。刘贺芳的爷爷是家乡的一名中医,所以他在小时候就有很多“见闻”:见到那些来求医的患者,闻到家里装药材的柜子散发出的各种香气。就是在这种氛围熏陶下,刘贺芳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果断选了临床医学专业,但后来被调剂到医学看护专业。刘贺芳在读书时担任过学院的学生会主席,毕业时获评广东省优秀毕业生称号。2019年来到医院工作,成为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士。

2020年春节期间,医院发出召集支援湖北武汉,刘贺芳积极响应,只因“我是党员”。父母因为担心儿子的安危,非常反对刘贺芳前往武汉。这时候,他电话给爷爷,表达了自己特别想去支援武汉的心情,“面对疫情,我作为一名党员,正是自己应该出力的时候”。果不其然,爷爷十分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父母也只好同意,再三叮嘱一定要保护好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患者。

医疗队的确认名单出来后,刘贺芳知道自己入选,内心百感交集,既有激动、期待、自信,也有面对疫情的紧张、害怕……就这样,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疫之路。

“累倒也不怕,靠着墙歇一歇再站起来”

抵达武汉后,1月31日早上8点刘贺芳正式进入隔离病区。“第一次接班时,我们在防护服上写上医院和自己的名字,内心很自豪。”到了12点交班时,刘贺芳才明白为什么是4小时一班,每天给患者发饭、喂饭、打扫病区卫生、清理医疗垃圾、修理各种东西,这些都是刘贺芳和“战友们”每天必做的工作。全副武装工作让整个人容易缺氧,N95口罩每次都压得医护人员脸上全是勒痕,鼻梁也会被压肿,耳朵被勒得快要起水泡,超过4个小时真的会受不了。

“我也遇到了很多打击,但是我从不放弃”

在病房的时候,刘贺芳喜欢跟患者聊天,因为这样能增加与患者的信任,让彼此放松。一般从一句“您是这附近本地人吗?”开始聊天,再问到武汉的美食、景点甚至房价,一来二去,大家慢慢就熟悉了。

刘贺芳在工作间隙因劳累靠在墙上休息(来源:附属第六医院)

想起第一天进病区时的信心满满,到看着患者因为供氧系统没跟上、血氧疯狂往下掉时的无力感,再看到有了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后方医院的细微关怀,社会各界的鼎力相助,医疗队员们和患者一起挺过最艰难的两个星期,最后看着一个个患者转危为安,越来越多的患者脸上露出笑容,大家不断地收到患者和家属的感谢信,刘贺芳觉得一切都值得。

“待春暖花开,再回来重新认识这座城市”

有了抗疫一线的亲身体会,刘贺芳特别理解武汉本地医护人员的不易,他们最初每天都是12小时超负荷运转,后来才是每天8小时;酒店的工作人员,为了给医疗队提供生活保障,近两月无休;每天通勤的公交车司机们,24小时为医疗队服务……他们都是这场战争不可或缺、非常重要的后方支持力量。

刘贺芳离开汉口医院前的工作照(来源:附属第六医院)

经历这次战“疫”后,刘贺芳觉得更要格外珍惜健康和亲情。告别武汉这座城市的时候,刘贺芳有许多不舍。他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还会回来,重新认识武汉,重新回到酒店,回忆在这里经历的点点滴滴;因为喜欢这座城市,对武汉充满了感情。

文稿终审:附属第六医院 李汉荣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