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广州11月30日电(通讯员李嘉妮、黄元亨、宋海莹)11月28日,由我校国际翻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院主办的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2020年会在珠海顺利举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天津外国语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等50余所大学的130余位嘉宾出席了年会。
联盟2020年会现场(图片来源:国际翻译学院)
年会开幕式上,我校副校长李善民致欢迎词,表达了学校在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使命担当。中国政府前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阐述了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北京语言大学中东学院院长罗林则从新文科建设的视角谈论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意义和路径。开幕式上,李善民副校长为中国原驻沙特、驻叙利亚、驻伊拉克大使李华新颁发了联盟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聘书。
主旨发言第一阶段,清华大学国际与地区研究院院长、中国中东学会会长杨光,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余江,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澳门城市大学协理副校长叶桂平分别围绕地区研究人才培养、当前国别和区域研究中的重大问题、国别和区域研究中的育人和服务功能、澳门国别和区域研究及其人才培养现状等主题进行了精彩发言。主旨发言第二阶段,我校国际翻译学院院长常晨光、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韩志斌、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马萧、黑龙江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学科带头人吴承义从外语学科以及世界史学科的角度阐述了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经验,北京外国语大学孙晓萌就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的国际经验进行了分享。
在联盟年会分会场,联盟成员单位负责人就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模式的院系探索、新文科建设与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交流了经验,取得了共识。此外,年会还开设了俄语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沿线语种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两个圆桌论坛。
为贯彻落实中央两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培养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的精神,我校国际翻译学院和“一带一路”研究院于2019年倡议发起成立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涉及外国语言文学、世界史、国际关系、管理学、民族学等多个与国别和区域研究相关的学科。本届联盟年会,来自31所大学的40余家院系提交了入盟申请,目前联盟成员已覆盖国内71所大学的100余家院系。
当日,由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我校国际翻译学院、“一带一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国别区域演讲比赛也同步举行。常晨光院长、吴思科大使及罗林院长为大赛致辞。来自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山大学等50余所国内著名高校的140余名优秀学子从4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来到现场参加复赛与决赛。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了特等奖3名,一等奖5名,二等7名,三等奖9名。
文稿终审:国际翻译学院 王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