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 我校生态学科肇始于1924年建校之初的生物学系,历史悠久,底蕴厚重。百年风雨兼程,我校生态学科成为教育部双一流学科,教育部A+学科,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态学院成立于2018年,是我校强化和发展生态学科的创新举措。学院遵循“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加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发展,培养具有良好科学素养、人文素质和敏锐生态科学思维,能够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对接服务国家南海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建设。
一、构建全员育人体系,推动全程导师制度落细落实
为加强学生的专业教育和综合素质培养,引导学生明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实施方案及个人发展规划,学院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度,从大一开始为每位本科生配备一名学业导师;建设了一支梯队完整、实力雄厚的生态学科师资队伍,聚集了一批具有强烈家国情怀的优秀学者,为本科生全程导师制 的推行奠定厚实基础,包括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和全球视野的高层次人才主动担任本科生新生导师,通过学术讲座、文献阅读指导、实验室例会研讨、参与重大科研项目、辅导学术竞赛等形式,成为本科生的学术引路人。
学院本科生全程导师见面会上学生向导师赠送亲手设计的纪念服(来源:生态学院)
学院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统筹导师制的开展,党政主要负责领导担任组长;专门编印导师名录,对全校生态学科中43位导师的研究领域做了详细介绍;召开导师见面会,组织导师通过学术报告和成长经历分享会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中大生态人的精彩故事;编制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工作指南,制定考核制度,强调制度的“规定动作”,鼓励师生探索特色“自选动作”,引导更多的导师参与学生培养,构建全员育人的教育体系。
二、扣好第一粒扣子,唱响思想政治主旋律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以党团班一体化建设为抓手,加强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引领,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热情,切实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学院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生物博物馆,集体观看红色校史音乐剧《笃行》,加强学生校史、学科史教育,提升学生的大学文化和学科专业认同;组织学生参加时代楷模报告会、红色诗文朗诵、开展红色经典阅读分享会,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奋进者;结合学科特点,邀请生态学专家为学生讲述生态学科前沿知识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机制,夯实学生专业基础,强化学生作为生态人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理解;2019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学院有40%的新生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学院组织新生参观校史馆,增强学生爱国荣校的使命担当(来源:生态学院)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来源:生态学院)
三、加强学术实践,鼓励学生深入开展志愿服务
学院全力搭建人才培养的创新性平台,在夯实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认知能力和社会使命感的培养。学院依托国家二级博物馆——中山大学生物博物馆,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生物科普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中小学,向社会传播生物基础知识,以公益科普活动促进专业学习和人文情怀培养;学院着力构建与第一课堂联动的第二课堂体系,学生导师将根据第一课堂的学习进展,组织学生参与编写校园植物志、昆虫图册,开发鸟类图鉴APP等第二课堂活动,进一步推动学生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协同育人,融合发展。
学院学生在生物博物馆参与科普宣讲学习(来源:生态学院)
文稿终审:生态学院 黎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