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11月10日电(通讯员 李劲峰)11月8日下午,全国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颁奖典礼在我校广州校区南校园怀士堂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张培忠,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陈继明,我校副校长李善民,文艺界专家学者,学校职能部门负责人、中国语言文学系党政班子成员、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参与颁奖典礼。典礼由中国语言文学系林峥副教授主持。
全国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颁奖典礼现场(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
副校长李善民教授在致辞中代表学校向获奖的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他表示,全国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不仅为青年学子提供了激扬文字的广阔舞台,还肩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使命。中山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及文学创作传统。中国语言文学系自2017年起发起并组织广东省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得到了广东省大学生的热烈响应。学校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将广东省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升级为全国性赛事,将大赛打造成中山大学文化育人的品牌,可谓恰逢其时。他期待广大青年学子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把文章写在中国大地上,创作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优秀作品。
副校长李善民教授致辞(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张培忠在致辞中表示,中山大学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国举办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富有远见卓识,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对于引导广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意义。广东省作家协会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将与中山大学共同做好三个“一”,打造一个品牌,形成一个机制,发现一批人才,通过大赛鼓励大学生讲好广东故事,讲好湾区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形成生动活泼、佳作迭出的良好态势。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张培忠致辞(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
我校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彭玉平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有温度的文学与有温度的岭南是天作之合,这是将大学生原创文学大赛由广东省升格为全国的原因所在。文学是对国家、社会和自我的一种艺术思考方式,中国语言文学系始终对文学持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举办这一全国性的赛事,是想造就一种文学创作的风气和氛围,让青年大学生知道用文学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社会和人生的观察、体验和思考是如此的令人愉悦。文学旅程是自我淬炼的旅程,希望青年学子在走向文学的过程中步履更为稳健。
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彭玉平教授致辞(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宣读评审意见。大赛终审评委、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陈继明教授作点评。大赛随后公布了获奖学生名单。获奖作品涵盖多种文学形式,极具文学性与原创性,或立意深刻,或辞藻优美,在理性与覃思、浪漫与想象中传达了对人生与社会的独特理解及细腻感知,也体现了当代青年创作者的蓬勃创造力与时代使命感。
此次大赛2020年5月23日发布征稿启事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471所高校共计2053份作品,其中小说戏剧组稿件953篇,新诗散文组稿件1100篇。大赛组委会组织高校教授、作家、文艺评论家、资深编辑进行初审、复审、终审三个环节,三轮评审全程匿名,评审专家客观对待每一个作品,保证结果公正。每组评选出金奖1名,银奖3名,铜奖5名,入围奖20名,共评出58件优秀作品。
在仪式上,嘉宾为获奖学生颁发了获奖证书,新诗散文组金奖获奖者周启江、小说戏剧组金奖获奖者凌明星发表获奖感言。周启江谈到自己在十几年前就开始写诗,此次获奖作品缘于2016至18年在西藏服兵役的经历,写作是最见本色的,诗句于他而言,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接收到的。凌明星认为,文学始终追求着一种健康、合理的人性,让我们产生更多的反思,重新去看待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关系。
颁奖典礼前,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阎晶明作题为《理解鲁迅的另一种方式:从< 野草>谈起》的学术讲座。他结合其最新的学术散文集《箭正离弦:⟨野草⟩全景观》,关注和研究鲁迅创作《野草》的现实背景,在丰富的材料和研究的基础上,将鲁迅生活的每个细枝末节与其创作、思想、精神世界相关联,从本事出发探讨鲁迅对本事的改造、升华、艺术,同时观察《野草》的发表、出版、传播史。作者在材料与观点之间自在穿行,是重新理解鲁迅的一次成功尝试。主讲人还与中国语言文学系林岗教授、谢有顺教授就主题开展了学术对谈。
《理解鲁迅的另一种方式:从< 野草>谈起》的学术讲座与对谈(来源:中国语言文学系)
文稿终审 中国语言文学系 于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