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教育教学成果奖】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学教学团队: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为目标

稿件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0-10-13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古玉芬、唐燕来)2020年4月,我校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学教学团队在蒋小云教授的带领下,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奖项目为“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儿科学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

(一)“培养卓越医学人才”的儿科学教学团队

近10年来,在国家级和省校级系列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的资助下,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以“三结合、二切入”临床教学模式为特色,经过多年教学改革与实践, 构建了一支“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儿科学教学团队。

儿科学教学团队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形成老、中、青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制定了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及奖惩制度,无教学事故或差错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开展实践,全面提升了儿科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团队建设负责人蒋小云教授在教学第一线从事临床教育30年,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儿科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临床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儿科学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临床教学基地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教育协会儿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蒋小云教授与实习生教学病例讨论(图片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二)“三结合、二切入”临床教学模式

作为儿科教研室主任及五年制《儿科学》课程负责人,蒋小云教授带领儿科学教学团队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及课程建设,妥善统筹儿科教学基地培训工作,持续改进教学培训质量,积极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及教学改革。儿科经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构建了以“三结合”和“二切入”为主导的临床教学模式,即针对学生培养的“三结合”:①以培养临床思维为核心,抓基础知识与临床医学的有机结合;②抓儿科生理、心理、特点和病理、临床疾病诊治的有机结合;③抓儿科人文医学特征与临床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针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二切入”:①以推进与统一教材配套的临床实践教材建设为切入点,编写系列配套教材,加深教师对统一教材的理解,启迪教师教改思路,使该系列教材达到强化临床理论教学效果;②以抓学科建设为切入点,提高教师队伍的医疗、科研水平,有序带动教学水平提高。

蒋小云教授做体检示范(图片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蒋小云教授教学查房(图片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三)“培养能力强、后劲足医学人才”的教学理念

附属第一医院儿科以培养具有“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家国情怀的卓越医学人才为目标,经过近10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构建了“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儿科学教学团队,教学效果显著。培养“结构优、素质高、能力强”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构建立体化的教学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以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为教学目标,传统和创新模式并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培养了一批儿科基础扎实、思维和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医科毕业生和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同行中获得广泛好评,并发挥了积极的辐射作用。

儿科学教学团队近4年获得优良教学实践成果:“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TBL)在医学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与成效”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四)及广东教育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一等奖(排名第四);1名教师获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9名中青年教师在各类教学大赛中获佳绩;获省级、校级教改课题9项、指导本科生获国家大学生创新计划 12项、获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计划 18 项、获中山大学大学生创新计划 5 项、中山大学实验室开放基金7项、中山大学学生业余科研、暑期科研3项;发表教学论文5篇,其中一篇发表在Medical Teacher上;编写教材、科普10部,其中主编7部,参编3部。优秀的教学培养方案,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近4年共发表科研论文130篇,其中SCI论文39篇,最高IF=8.563;荣获科研课题31项,其中3名青年教师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资助,1名教师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1名青年教师获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称号,6名教师获实力中青年医生称号。

儿科学教学团队(图片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文稿终审:附属第一医院 骆腾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