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郑天心)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平静有序的临时留观病区里,一位个头不高、步伐敏捷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显眼。他防护服的胸前写着两列大大的黑笔字——感染内科 陈友鹏。
陈友鹏现任附属第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原感染内科)主任,是临床一党支部的一员。他从事传染性疾病工作已31年,党龄近28年,经历过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考验,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老同志。在今年附属七院举行的“党课开讲啦”视频比赛评选活动中,陈友鹏发表了《结合个人实际谈对“实干”二字的认识》的主题演讲,他在短视频里对年轻党员说:“‘撸起袖子加油干’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市民可以从深圳的公共交通展示灯箱上看到陈友鹏的招牌笑容(来源:深圳特区报、附属七院)
“取样要在咽后壁,靠近扁桃体的地方。”穿着层层防护装备的陈友鹏,一边取样,一边为一旁的医务人员讲解取样时自我防护的细节,“取样的时候手上要稍微有点力量,还要特别注意病人打喷嚏。”
疫情期间,陈友鹏为医护人员示范如何采集咽拭子(来源:附属七院)
半个小时后,取样结束了。陈友鹏把防护装备按顺序一件件脱了下来,扔到医疗垃圾桶里。在脱下防护服的过程中,他每经过一步,就会使用快速手消液,并仔细告诉大家每一个细节,并强调脱比穿还更重要。每一天,他都会这样洗手消毒,近看他的手,会发现手部皮肤干而粗糙,有脱皮现象。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附属七院不仅是深圳市“重点发热门诊”之一,也设有深圳市首个临时留观病区。
春节前,陈友鹏原本已经安排好了休假,疫情暴发后,他在1月22日取消休假迅速赶回医院。作为市级专家和院内专家,他既要和专家组研究国家疫情防控指南,为医院发热门诊病人的预检分诊、疑似病例确认、操作规范提供专业意见,又要承担培训、会诊等工作。他只能等到忙完后,在深夜里和家在广州的妻女报声平安。
作为发热门诊和临时留观病区医疗救治组的负责人,陈友鹏虽然忙得连轴转,但心里想的都是在一线工作的年轻同事。“2月初,发热门诊接收的患者越来越多,大家的工作量是平时的好几倍,好在团队中的年轻人比较多,既不怕吃苦又勤快,我在其中感觉自己也年轻了。”陈友鹏笑着说。
从2月13日轮流值班至6月30日,附属七院发热门诊、临时留观病区的医护队伍累计500余人次。每批次发热门诊、临时留观病区临床工作组约70人。这支队伍平均每批次35.2%的人员由中共党员组成,平均年龄30岁左右,是一支充满活力、业务能力过硬的团队。面对繁重的任务,陈友鹏和同事们经常在留观病区里忙碌到深夜。
5月1日,他们还接收了一个临时任务——从武汉返深复工的49名工人,来到附属七院进行核酸检测,但是他们没有提前预约。发热门诊在岗值班的医护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刻上报,请求支援。
陈友鹏正好当值,立即行动,指挥大家:“启动大批患者就诊紧急预案!”
预检分诊、测量体温、抽血检测、采集新冠核酸咽拭子……医护人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高温环境下紧张有序地开展各项诊疗操作。
附属七院感染性疾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等科室在发热门诊区域外合照(后排中间是陈友鹏)(来源:附属七院)
陈友鹏只是这次疫情防控中许多战斗在一线、坚守岗位的党员的一个缩影。他的故事展现出了医护人员专业细致的工作作风与忘我的奉献精神,恪尽职守让他们成为了城市和百姓健康最坚定的守护者。
文稿终审:附属第七医院 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