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聚焦升学深造】历史学系:“新时代卓越人才培养体系”领航,聚焦学生学业发展与升学深造

稿件来源:历史学系 编辑:王冬梅 发布日期:2020-09-16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周慧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这正是中山大学历史学人才培养体系的基本取向。历史学系保持优良传统,坚持立德树人,专注教育,涵养学术。自2000年起,在“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的基础上,逐步构建起“新时代历史学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实行全程动态本科生导师制浸润式培育;通过史学入门讲座打开学生探索历史的视野,提升专业认同感;搭建第二课堂交流平台,营造氛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多年来,历史学系本科毕业生深造率均超过50%,其中2020届本科生选择保研、考研、申请留学的比例超过90%。

历史学系聚焦学生学业发展,精心构建了系统科学、特色鲜明、协同共进的人才培养体系。以专业课程、全程动态导师制、实践教学、第二课堂等为依托,发挥学业导师、辅导员、班主任、系友等力量,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三全育人培育格局。

一、“新时代卓越历史学人才培养体系”领航

2020年3月,历史学系“新时代历史学卓越人才培养体系”荣获2019年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该项目展示了一个有深厚积淀的历史学系对课程体系的不断自我完善,一个优秀的历史学人才培养体系所发挥的传承力量,散发的文化自信。

1. 以传承有序、创新发展的课程体系引领史学教育前沿趋势,为学生学业发展提供雄厚的师资基础和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山大学历史学科自1924年设立以来,便与史料学、唯物史观、语言学、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一直有着不解之缘,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重视历史学基础与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训练,形成独具特色的交叉学科视野培养与方法训练模式,凝练出“史料学”“历史语言学”“历史人类学”等先进学术理念与具体培养方案。进入新世纪,在“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支撑下,中山大学历史学人才培养模式开始一轮更开阔的生长。打开全球史视野,实现通专结合。以前所未有的探索精神,走出校园,走进田野,在两代老师的努力下,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全程进阶性实践教学体系”。该课程体系使学生受益,同行赞誉。培养方案的107门课程中的16门实践课程,总共有29个学分。以“历史人类学”新兴学科为起点,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课程设置从一到四年级全覆盖,学生从初级的长时段历史感知,到多元文明体系的认识提升,再到以问题意识为内核的专业研究体验,循序渐进。这种将专业基础与学术训练紧密结合的进阶性实践教学模式,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构筑以及人类文明史的关怀具有重要作用,成为全国史学界的标杆,引领着中国史学实践教育的方向。

2. 以“全程动态本科生导师制”,浸润式培育学生,在学习学术发展方面早引导、勤督促、树榜样、搭平台。“文、史、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基础学科,都面临 “如何教”与“如何学”的问题,也都在探索如何培养创新性研究人才。历史学系从2014年开始考察并设计全程动态本科生导师制,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合理、有效渠道,并在2014级本科生首先实行全程导师制。

导师吴义雄教授说,人文学科需要师生之间的朝夕相处,在与老师的互动中,有志于学术的同学会逐渐体会到做学问的方法和乐趣。孟子讲“三乐”,其中一乐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老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收获师生情谊,为将来合作研究奠定基础。

导师不仅需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解答专业困惑,稳定专业思想,更要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帮助学生设计四年成长规划,并结合学生学术兴趣,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在学习与学术发展方面早引导、勤督促,树立榜样,并为学生进一步接触科研搭建平台,提供专业实践机会。在潜移默化的互动中,逐步帮助同学们树立继续升学深造、钻研学术的志向。

二、聚焦升学深造,积极面向未来

历史学系致力于培养心怀家国的人才,鼓励学生结合当前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形势,把握自身定位,立志高远,通过升学深造,进一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全系上下高度重视学生的学习学术发展。通过实行全程动态本科生导师制,开设“史学入门讲座”,建设历史教学网络服务系统的虚拟平台,举办历史文化节、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大赛,开展实践教学考察等多种途径,以学生为中心,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研究志趣,践行着立德树人与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第十六届历史文化节子活动——本科生论坛(图片来源:历史学系)

史学入门系列讲座邀请近20位教授为大一学生开设,提升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打开学习视野,激发研究志趣。每年一届的历史文化节以“育严谨之学风,养博雅之胸襟”为理念,至今已举办至第十七届,其子活动本科生论坛作为引导本科生接触学术科研的平台,效果显著。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参赛选手与评委、会务人员合影留念(图片来源:历史学系)

全国大学生口述史成果交流赛已成为全国高校史学品牌交流赛事,鼓励学生走出学校,学以致用,通过专题口述史调查活动,挖掘时代的特点和变化,反映社会变迁、时代进步的历史进程,孕育出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成果,为学生接触历史学及口述史专业研究提供了宝贵机会。

持续推进的全覆盖进阶式实践教学,在考察过程中融合专业训练与思政教育,让学生在田野考察中学知识、树修养、长才干。

积极培育全员育人的氛围。除了全程学业导师制外,历史学系青年教师专职辅导员、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业指导、学术发展也给予许多个性化引导,将价值引领融入到平日的切磋交流中,将学术引领贯穿在身正学高的师者形象中。每年组织多轮升学指导,邀请系党政领导、专业教师、校友、在校师兄师姐在保研推免、考研、境外升学方面提供更多支持和指导。

春风化雨,桃李芬芳。在近十二届的全国“史学新秀”论文评选中,历史学系学生共获得五个一等奖,十个二等奖,六个三等奖,是国内各重点大学中获得该奖项成绩最好的院系之一。

历史学系师生2019年赴南雄田野实践教学留念(图片来源:历史学系)

历史学系副主任安东强教授与学生开展升学指导交流(图片来源:历史学系)

当今世界在知识传播、学科结构和教育模式等层面,正发生着越来越大的变化,人文学科的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格局,需把握时代脉搏,进行前瞻布局,启发学生在世界文明发展史视野下关怀中华文明及其开放体系,夯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历史学系将不忘初心,锐意进取,培养具有高尚品德修养和时代使命感、扎实史学专业基础、系统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优秀研究潜质、视野开阔、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卓越历史学人才。

文稿终审:历史学系 龙波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