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新闻网讯 在2019年9月“中山大学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中,为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广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教育和引导我校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9年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活动、第九届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的安排,中山大学开展了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
征文和微视频以“自觉爱国守法、潜心教书育人”为主题,讲述师生交往中记忆最深刻的师德故事,反映中大教师爱国奋斗、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与时俱进的新时代精神风貌。在各二级学院积极组织和大力推动下,党委教师工作部共收到征文67篇,微视频18部。经专家评审,评选出优秀征文一等奖3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2篇,优秀微视频一等奖1部、二等奖2部、三等奖3部,上报广东省教育厅,参加广东省第九届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
这些优秀作品在《广东教育》、《师道》、《高教探索》、“广东教育”微信公众号、“广东教育传媒”微信公众号、“南方教育网”网站等媒体平台上刊登、播出。日前,经初评、复评、审议和公示,广东省获奖名单确定,我校共有4篇征文和1部微视频作品位列其中。
袁进介绍中山眼科中心老院长陈家祺教授的《大医精诚 情系苍生》和伦照荣纪念生命科学学院刚刚过世的百岁恩师江静波教授的《亦师,亦友》两篇文章,同时获得广东省征文一等奖;韩天赐描写岭南学院夏南新教授教学研究日常的《春风化雨,我心光明》获二等奖。
生命科学学院伦照荣老师早年与江静波夫妇在厦门鼓浪屿合影
文章中的陈家祺、江静波和夏南新三位老教授风采各异,但都潜心科研与医疗事业,在困难的局面中以坚韧不拔扎根学术,不断学习创新,面对学生时都是循循善诱、体贴入微,又要求严格。他们对事业的追求和为人的准则,无不诠释着“老师”应有的模样。
年逾古稀的离休教师张孝宜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拍摄的短片《自觉爱国守法、潜心教书育人》中讲述了八十年代思政课程在中山大学发端的故事,该片获广东省微视频作品二等奖。
马克思主义学院离休老师张孝宜介绍第一批思政课的设计思路
80年代,根据当时教委的部署,全国高校开始开设思品课,如何把课上得“有意义”且“有意思”,张老师吐露心声:要爱工作、要爱学生,还要有创新理念。
公共卫生学院黄奕祥剖析班主任心路历程的《播种一种人生态度》获得广东省征文三等奖。这位普通教师在兼职班主任的时候,致力于在课堂之外为莘莘学子播种感恩之心和善于享受生活、敢于放飞梦想的人生态度,同时也对自己的教师身份添加了一重感悟,有了更多元的成长。
肿瘤防治中心的同学们以一曲《You Raise Me Up》向老师致谢
这些获奖作品,与各单位提供的其他师德建设主题教育月征文和视频一起,从中山大学老师和学生的视角,记录下身边的榜样教师,展现他们在教书育人过程中的勤勉与专注。教师们对工作的每一次投入、对学生的每一次指导,都凝聚在“老师”这个身份上,推动教师们对自身的教学、科研和个人修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用言传身教赢得学生的爱戴、社会的尊敬。
附:中山大学2019年师德主题征文及微视频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征文获奖名单
短视频获奖名单
文稿终审:党委教师工作部 罗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