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聚焦升学深造】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构建三全育人体系,促进本科生升学深造

稿件来源: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编辑:赵现廷 发布日期:2020-08-21 阅读量:

中大新闻网讯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新工科”学院之一,致力于培养“背靠工科,面向医科”的医工复合型高端人才。自学院成立以来,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紧密围绕学校“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人才培养目标,通过选优配强学生工作队伍、实施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构建“点、线、面”学生工作指导体系等方式不断完善学院三全育人体系,加强“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优良学风建设,全面推动本科生升学深造,2020届本科毕业生超过92%选择了升学深造,本科生毕业后在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比例逐年上升。

一、选优配强学生工作队伍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引导优秀的青年教师担任辅导员工作,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并通过研究生兼职辅导员协助副书记开展党务、就业等专项工作。学院现有青年教师辅导员2名,专职科研辅导员3名,辅导员生师比为118:1,每位辅导员负责一个年级的学生管理工作,不但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学业引领,还承担每个年级的奖助贷等各类具体事务。学院的青年教师辅导员和专职科研辅导员以学生学业发展为切入口,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自身的成长经历,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追求学业进步,追求学术发展,坚定升学深造的意向,为学院本科生的升学深造率提升做出重要的贡献。 学院现有10个本科生班级,每个班级配备1位班主任,由相关研究方向的教授、副教授担任,学院的院领导、院长助理和高层次人才优先作为班主任人选。各班主任配合年级辅导员,全过程、全方位做好本班学生的思想引领、价值引领和学业引领。

二、实施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

学院针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交叉学科的特点,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团创新培育计划”。“导师团”由学院教授、副教授牵头,助理教授、讲师、专职科研人员和博士后为骨干,学工保驾护航,通过项目制和双向选择的方式,让学院的本科生从大一开始即以分组方式进入科研实验室。在学生的指导上“导师团”打破原有一对多的指导方式,采用“多对多”的指导形式,实行从入学一直到毕业,针对不同年级,开展思想引导、学习指导、科研指导、生活指导、职业发展指导的全方位、个性化的指导。 依托“导师团”,学院积极组织本科生参加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通过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本项目研发能力,并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领袖能力的培养。此外,学院完善本科生实践教育体系,结合本科生创新培育计划,从大一开始一直持续到大四,利用每个学期课余和暑假充分实施对学生的科研实践能力和创新科研思维的培养。例如,对于大二学生,学院在第一学期安排的认识实习活动,让学生在参观国内优秀生物医学工程行业企业的过程中,立志投身国家“新工科”建设和先进制造业强国建设。 在“导师团制”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学院的“导师团创新培育计划”在2018年获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改项目立项。学院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本科生科研项目、本科生发表科研论文、各类科技竞赛等方面均取得丰硕的成果。例如,2017年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学院三支队伍入围决赛,并收获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018年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学院四支队伍入围决赛,并收获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019年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九支队伍入围决赛,并收获3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学院还将承办下一届全国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

学院师生参加2019年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大赛合影(来源: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三、推进党团班一体化建设

学院注重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党委副书记担任本科生党支部书记,按年级设立三个党小组,支委会成员编入不同的党小组中来加强支委会对党小组的指导。通过党小组联系各团支部和班级,形成纵横贯通的网格化管理体系,搭建党团班一体化建设框架,推动建立学院、班级、宿舍三级联动机制。此外,学院鼓励学生党员积极参与学院团委和学生会,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引导、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融合,将资源向思想引领、学术引领和体育锻炼等第二课堂活动倾斜;通过团学活动、班级活动、团支部活动,不断引导学生确立升学深造的意向。:

四、构建“点、线、面”学生工作指导体系

学院以形势与政策课、年级大会、班会、团日活动等为载体,在“面”上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师生交流工作坊、院领导午餐会、经验分享会、专题辅导会等形式,因材施教,在“线”上对某一类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例如组织考研成绩优秀的研究生为大四考研学生分享备考经验,组织海外经历丰富的教师为学生分享海外留学经验。对于高关怀学生,学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帮扶机制,一人一策,点对点为学生提供指导。通过构建“点、线、面”学生工作指导体系,全方位、全过程为学生成才成长服务。

文稿终审: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陈晓南

中大新闻
新闻投稿